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情趣”学古诗 “盎然”品诗词

作者:蒋小云  日期: 2023-02-27  点击:

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国粹,更是汉语言文化的根基。回顾历史文化的长河,我国古人的文化学习是以诵读古诗词为起点,当代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积淀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了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017年小学部编版新教材的古诗文篇目一共增加了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教材增加了80%左右。由于古诗词字句凝练,委婉含蓄,并且距离小学生的现代生活很遥远,不管对于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提出了诵读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到文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所蕴藏的美,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我们刚接过部编版新教材老师面对的严峻的挑战。旧教材的古诗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拼音就能自己朗读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比较机械,而部编版新教材的古诗词教学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先学汉字再学拼音边学汉字边学拼音的教材转变对于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纠正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较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中,低年级教师普遍不选择古诗词教学这个主题,原因就在于教深了,学生难以理解;只教学生几个字词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心里又不安。这就使得低年级的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枯燥。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都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的模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本来领悟能力就差,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填鸭式地把古诗的意思灌输给学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讲解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和积累,使原来意境深远的古诗词所隐藏的美荡然无存。

2、学生学习途径单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还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阵地始终是课本,无法把学生带入课外,没有勇气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带入课堂。这就导致了古诗课堂缺少了生气和灵动,学生们学习古诗也出现了囫囵吞枣的现象。

3、师生关注角度偏差。自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十分重视。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过多的关注了古诗的积累,让学生大量地抄写、记忆、背诵,学生变成了古诗词的搬运工,学生在枯燥、单调地抄写、默写的流水作业中慢慢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更不要说领悟和品味了。

部编新教材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转变,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改变古诗教学的现状,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古诗,徜徉于古诗词的海洋呢?

一、以教学,领略诗词魅力。

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课堂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故此,课堂教学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技术创设古诗词的教学情境,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音美、形美、意美中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深入体验,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例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江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采莲人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欢乐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荷叶、荷花、莲蓬,并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它们,再引导学生读出荷叶的美。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播放鱼儿在荷叶间嬉戏的情景,闭眼体会鱼儿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的快乐。最后放音乐让学生做鱼儿自由活动,在自读自演中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二、以教学,引导学生想象。

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如果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借助直观学古诗能更有效的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而一味地讲解,整首诗词全部由教师包办灌输,生怕漏掉哪一词哪一句。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诗词中的韵味和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完全占去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象的机会和余地,与教师欲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诗词这一目的背道而驰。根据这一教学显现,我们在教学中第一步可抓住一些重点字词的串讲,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大意,指导学生多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词读的多了,对其深意自然就理解透彻。第二步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画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词中学生体会到的景色描绘在画纸上,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体会诗词体现的意境。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语文园地中有一篇唐代李峤写的《风》这首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大致了解到古诗中出现的景物:落叶、巨浪和竹子。这时教师就可学生讨论画一幅题目为《风》的画:近处,江里的浪花被风卷起,江边的树叶片片落下。远处,一根根竹子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面对画面,学生反复吟悟诗文,在设身处地地观察景物中,体会了文章情感。以画代讲、诗画互动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三、以读教学,品悟语言境。

古诗词教学应该以读为基,以读为本。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用好部编本语文教材值得注意的11个问题中》指出: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 ?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妨试以五读法来阅读,即默读——寻读——朗读——诵读——唱读,在五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掘古诗的美,进而使他们理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例如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有一篇古诗《古朗月行》,教者可先让学生默读古诗,默读的要求是读流利通顺。默读完以后,让学生在诗中寻找诗人讲到的两样相似的物品,带着问题再读古诗,当学生在读中大致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而后在有节奏的诵读中领会诗意。古人读诗为,讲究五腔无调,随意而出。唱,最能打动孩子的心。教师在最后的唱读中,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采用古诗新唱的形式,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愉悦,体会古诗带来的意境。

总之,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只有在课堂中融入情趣的元素,才能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散发“盎然”的生机,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以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将古诗课上得有滋有味。如何让学生乐于诗中,凸显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的特色,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