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蒋成荣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蒋成荣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城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费姣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晨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小云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婷婷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施文瑶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婧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媛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思捷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於敏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梦姣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浅谈双减政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作者:蒋成荣  日期: 2022-06-21  点击:


作者:宜兴市湖实验学校  邵梦婷

摘要:双减政策自从发布以后,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成为了小学教育先行发展的转折点,可以说是变更了整个小学教育模式,双减政策的着重点是针对于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两方面的转换,可以大致缩减为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减少学生校外学习的负担。这两点看似和传统教育的理念有所偏差,但仔细想想其实都在一处,也让大家对关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如何看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将从政策本身出发,再到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教育,分析影响

一、双减政策针对的改革点

(一)传统教育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不得不承认的是,传统教育的理念是鼓励孩子们拥有创新精神,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大胆去进行实践,从实践中得出真理,我国的教育方针一向不认为应该过多封锁孩子们对外来事物的认知与看法,因为对于人的本质而言,思维是灵活的,尤其是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他们,三观的建立极易受到外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校的责任,就在于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让他们拥有从自身角度逐渐向着外界探索的自主能力,俗话说道:“教书育人”,“育人”是重中之重,可是随着科技改革以后,我国与国际接轨越发频繁,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尤为迅猛,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社会对于人才越发需求,“读书无用论”逐渐被人抛去,取而代之的是“读书万能论”。

读书有用吗?读书当然有用,知识改变命运向来不是一句空话,可要说道读书万能吗?读书并不是万能的,读书是帮助学生们产生正确认知进行自我塑造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们了解外界信息最为便利的手段,学生在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是无错的,因为年龄限制,他们所能处理的事物范畴大多掌握在父母手中,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替着孩子做决定,父母的想法就是孩子们的想法,这就从主观上先行封杀了教育理念中对于孩子们自我选择的鼓励思想,而双减教育的改革点正是针对此处进行研究的。

(二)德育教育理念下的思想偏差

父母们有作为监护人的责任,身在社会中的他们,对于人才竞争最为了解,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这一点思想是大部分学生家庭的主体,可是这样的思想是与教育理念所违背的,社会看重人才这一点母庸置疑,可是如何考察人才就是一个问题,企业往往通过学生的毕业名校以及成绩作为参考点,而“读书万能论”就是诞生在这样一股思想趋势下,因而也让成绩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学生们必须考好,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样的认知,学生们将学习当成了任务,将成绩当成了生存条件,这样一来,从根本上就打击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近些年来,常有人提出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的话题,却忽视了从根本出发,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提升自我的,社会之间的竞争,让学校之间也产生了市场竞争力,高分人才成为了市场流通货,个人能力的实践方面逐渐被大家所遗忘,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付考试上边,学生的成绩提升,学校也能得到加分,企业的录取率会更高,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却在横行霸道,所以才有了双减教育的发布,就是为了避免虚假造空,高分低能这两点现象,孩子们在小学的年纪应该去丰富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将他们锁死在成绩之上,每个人的能力突出点当然不一致,教育本身的核心,就应该是根据这一点,让孩子们自我的去寻找他们所擅长的事物,从而让各行各业得到真正的全面人才,才能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上打造出更为综合有利的全新面貌。

二、双减政策的实施方向

(一)双减政策对校内的实施方向

关于给小学学生们的减负工作已经喊了很多年,而双减政策的实施却不同以往,从此次的执行力度便可看出,牵头方是由中办和国办联手进行,总共十五个部委全面接管,关于双减政策的大致内容可以理解为一点——减轻学生负担。

从校内的实施方向来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帮助重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1. 从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尤为繁重,家长们不仅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内能正当有效的进行学习,在回到家后,缩减娱乐时间,去进行更多关于课程上的培训工作也十分重要,可是,缩减娱乐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封锁孩子与外界接触的途径,孩子的学习当然要从小抓起,但是过多的去进行理论学习,而忽略外界同样可以得到实践的道理,从而阻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延伸,学习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习”而学,除了双减政策是针对这一点以外,在前些年针对教师们推广的分层式教育也是以此作为核心来实践的,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对于学习的活力,学习并不只是针对课程才算学习,而是让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的擅长技能才算学习,前文中提到的现象造成的大多数结果,是学生们即使从大学毕业,仍然在社会实践上属于高分低能的范畴,无法将理论发挥,也无法活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此,从根本上将教育改革,正是现代教育应该去探究的方向。

2. 重新定义课程编制,这一点从近些年来看的高中课程改革就能看出其重要性,而在双减政策的规定中,将少数非专业课进行了调换以外,关于主课的内容也要重新进行筛选,筛选方向主要是针对于课程的内容出发进行减压,解决过多泛滥的问题。

3. 小学学生们的课时也在整改,例如像课后服务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上下班时间,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得进行占用等等内容,除此之外,双减政策还给予了小学学生们可以展开评价的特权,特权的使用范围内是针对于培训费用的支出减少以及课外培训工作,这些评价对于学校义务教育的质量评价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双减政策对于校外的实施方向

教育机构资本化,是我国传统教育深恶痛绝的一种做法,双减政策比起在校内进行的改革,对于校外的改革方向才是重中之重,为了杜绝学科类机构进行上市融资等现象,培养教育的公益属性,双减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政治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例如在有的地方甚至把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直接列入到了黑名单里。

在我国近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产业与市场金融挂钩已经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现象,资本的入局,让培训行业如雨后春竹节节攀升,看似一片光明,实则从根本上就影响了公有建设学校的教育水平,阻碍了课程内容的评估筛选,因为这些属于校外机构,所以在其自身的教育方针上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自主意识,常有机构钻着规章制度的漏洞,为学生们提供便利之行,例如“拍照搜题”等方式,加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惰性。

资本究竟将教育行业改变了多少,从数据上便可以了解清楚,自在2020以前,从小学到高中的校外教育机构就达到了49万家的庞大数量,包括在2021年又新增了4.9万家,校外教育机构趁着疯狂扩张,有的大企业一经上市便能创下百亿融资,例如校外教育机构中有名的头牌之一“好未来”,其在上市以后的市值甚至飙升到了3000多亿人民币,甚至可以和兴业银行作为对比,这也表明了,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挖金行业,从宏光角度而言,已经违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三、双减政策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分析

双减政策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而言,将会从学习任务的减轻,学习内容的缩减,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善与学习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来为小学德育教育做出极大的帮助,具体如下:

1. 因为作业量的减少,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变多,在德育教育方面,便可以多去进行课程以外的探讨,因为德育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学习方向也具备了一定的多样化,德育教育比起理论,更偏向于实践,让孩子们找到亲身体会的办法,双减政策提升了他们去尝试的可能性。

2. 当学习转换成兴趣以后,德育作为副科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受到挤压,学生们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德育的课程内容便可以在正面的学习体验下进行开展,让学生们重新收获价值感。

3.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做好除了智力学科外的内容补充,减少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以及为学生加强自理能力,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对于社会认知水平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本就在于让孩子们可以拥有自主规划的个性与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冰,《德育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中华少年.2013.(10)

2. 牛丹,《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中华少年.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