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陈驰科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陈驰科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欢

    红塔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1

  • 程夏

    和桥二中

    加入时间:2023-09-25

  • 王静

    丁蜀中学

    加入时间:2023-09-25

  • 姜程杰

    行知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磊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井花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烨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畅畅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俊

    杨巷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叶子

    新芳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勤峰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羊岱婴

    桃溪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洁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莉

    行知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贞珍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在学科素养的引领下,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陈驰科  日期: 2023-02-24  点击:

宜兴市树人中学    井花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升学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反复实践和思考的一个话题。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技能、培养文言思维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教学路径也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   优化    策略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升学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反复实践和思考的一个话题。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把文言文称为“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文言文课堂教学重讲解分析轻感悟诵读现象严重。这种逐字逐句串讲翻译,满堂灌的方法,表面上看,学生像完全懂了,但却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一种不动脑筋地获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也就产生了厌倦情绪。

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项,一是对字、词、句、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侧重于对文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二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三是提高欣赏品位,能运用“知人论世”等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文本,能综合、辩证地看待古人的作品及其蕴含的思想,增强阅读感悟能力。要达到“文、言并举”的目标,既不可忽视文言技能的训练,也不能忽视思想内容的熏陶。所以从“怎么教”的角度来审视如何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技能、培养文言思维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教学路径也应有所不同。

一、文言四读教学法

 通过体认辨读会意朗读智慧变读感悟复读四个步骤,来优化文言文朗读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第一步   体认辨读 建立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态的基础之上,静心凝神地整体阅读文章,不受太多的理论语法的束缚,放声自由朗读,能够找出文中读音或字形上要注意的字,能够找出固定的文言词汇以及惯用的文言句式。

第二步    会意朗读 按照文言文学习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按照文言文学习的诠释架构,主要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是仿读和诵读,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心理和文化心理,培养母语情感。

第三步    智慧变读  以“学习知识”为目标指向,以变式朗读为实践途径,带有审察体味的意味,这里的知识主要指的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第四步    感悟复读  以“理解思想内容”为目标指向,以散读回味为主要实践途径。理解思想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这时的朗读显得更加具有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厚度,更加带有感悟升华的感染力和穿越感。例如《醉翁亭记》中围绕太守的“乐”字,文章中哪些地方写了太守怎样的“乐”?这种“乐”有何独特之处?同学们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中,得到哪些启迪?这时的朗读因为附加了思考的重要,虽然散布在文中,但把这些语句连缀起来,就构成了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体悟。

二、小组互助式合作学习

在文言文教学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好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的原则,小组之间存在竞争的可能性,确立好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主人。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积极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收获学习上的成功。让学生们能够在小组互助学习中,找到自我、树立信心,在小组互动探究中发现自身学习潜能。

    例如:宜兴市培源中学曹老师教学《马说》一课时对字词、语句的疏通采用了学生先结合导学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兵教兵”的办法解决,后由每组学生代表提出存在疑问,再请同学补充释疑。这样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字义、句义的效率,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课堂上的“闲人”。同时,曹老师又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再来讨论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千里马?”曹老师也在不断引导“我们面对食马者和千里马应怀着怎样的语气读?全文运用最多的是什么?针对谁来说的?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再请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此时,课堂每一位听课者都被潜移默化地引入至文旨,而又不露斧痕,心悦诚服地体悟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展示的平台,都要参与进来。

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拓展阅读,就是以所学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和资料,通过对相关作品和资料的阅读促进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知识的延伸迁移,促使知识框架更具有系统性。于此同时,拓展其实也可以说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掌握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层面,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将语文的一篇文章为中心将阅读向其他相关材料和作品延伸。

 例如范道中学闵老师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推荐学生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而教材中有两篇文言文,都与苏东坡有着密切关系,一篇是《中秋咏月诗三首》中的《水调歌头》,另一篇是郦道元的《三峡》。在教《水调歌头》时,闵老师和学生一起,参考《苏东坡传》后面的年表,画了一张“苏东坡生平大事件”的时间轴,在这个时间轴上,学生看到了苏东坡和弟弟子由一起进京做官的意气奋发,卷入党派斗争时的愤懑无奈,修建黄楼后大宴宾客的豪情慷慨,经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的喘息惶恐。在这个时间轴上,师生一起找到了整首词的开篇的“丙辰中秋”的位置,在生命的进程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当闵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点向前看,向后看,去看苏东坡起起落落的一生,去看大宋王朝的兴盛和衰败时,他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个时间点是多么得不普通,《水调歌头》这样千古绝唱的诞生,不在此时,还能何时?

在教《三峡》时,闵老师用另一种方式,将郦道元的文字,与林语堂描写苏家兄弟出三峡进京时的描写,结合起来读。郦道元的文字是纯粹的文言,林语堂的文字是近代白话,糅合了一点西方文学,学生对比阅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对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产生了兴趣。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承担多种教育功能。既可借此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可进行文章文学教育,还能凭此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