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陈驰科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陈驰科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欢

    红塔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1

  • 程夏

    和桥二中

    加入时间:2023-09-25

  • 王静

    丁蜀中学

    加入时间:2023-09-25

  • 姜程杰

    行知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磊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井花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烨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畅畅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俊

    杨巷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叶子

    新芳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勤峰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羊岱婴

    桃溪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洁

    树人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章莉莉

    行知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贞珍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

作者:陈驰科  日期: 2023-02-23  点击:

宜兴市行知实验学校 章莉莉

摘要: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内涵思维,帮助学生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为学生自我价值体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深刻内涵与意蕴,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和进步。本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   劳动教育

  

引言

初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相互结合,为语文课程体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方向。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有效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知劳动的内涵魅力,从而让学生可以爱上劳动,体会劳动真正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置身于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很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都开始注重劳动活动,加强自身的劳动学习、提升自己的劳动实践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往的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平常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需要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资源,以多元化的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内容,精心地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步地树立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观念的增强有助于促使学生将其付诸行动,全面升华自身德育素养。[1]

 

二、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困境

(一)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不够充分

有部分老师受到思想局限,认为劳动教育等内容是属于班主任工作范畴的,与学科教学关系不大。其实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本就是一体的,是不可割裂开来的。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如果要想有“语文味儿”,那么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合进去将会事半功倍。融入劳动教育会使得语文课堂更富有生活气息,也更能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既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够强化劳动意识。而现实情况下,部分语文课堂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教师与学上更多精力放在了“语文”学科本身,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语文”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部分学生与家长劳动意识不强

现在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主动承担家务活儿的并不多,在学校里,也主要是负责教室等区域的打扫。因此,很多孩子的劳动意识就仅仅停留在打扫卫生等事情上。而对于这些事情他们往往提不起兴趣,自然也就感悟不到劳动的乐趣了。其实,劳动的概念是很广泛的,在桃子收获的季节摘桃,在校园自留地里锄草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劳动,学生如果能够真正认真去做这些事,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劳动意识自然也会进一步增强。同时,有些家长在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中有些人认为小孩子学习是最重要的,劳动有时候反而会耽误学习。其实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在劳动中能够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增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作文教学等板块中,鼓励学生写身边的劳动小事,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转变。

 

三、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信息化技术,呈现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精心地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刺激学生多感官体验,让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劳动教育元素,深化劳动教育内涵,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劳动教育感受,发展自身的综合德育素养。以初中语文课程中《故乡》这一篇课文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从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理解文本主题。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劳动光荣观念进行细化,同时根据教学重难点内容逐步地引导学生对劳动是否是老年闰土与杨二嫂辛苦麻木的实质性原因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在思考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及感悟劳动的积极意义与价值。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和探究学习,图片、视频资料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让学生以清晰、直观、生动的形式切实理解少年时代人物的形象美,从而更深刻地明白少年时代人物的形象美是在于劳动持家,而老年时期人物的形象变化则是在于当时社会时代大背景下的普通老百姓劳动幻灭。语文教师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的将文本中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与劳动关系进行了直观呈现,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劳动观念,促使学生逐步地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认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了珍惜当下美好的幸福生活。[2]

(二)深挖教材内涵,感受劳动创造

在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劳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涵,以贴合教学大纲的劳动教育元素,渗透于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劳动的创造美,促进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与劳动教育内涵相关的文章,比如一些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文章,中国很多的名胜古迹都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者的心血,语文教师通过挖掘文章思想内涵,带领学生认真品读课文,感受劳动创造的美,从而全面增强初中学生劳动教育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以初中语文课程中《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中苏州园林的特征,梳理文本写作思路,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等,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中国园林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苏州园林建筑美的过程中,体会我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从而有效渗透劳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们的热爱劳动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介绍劳动人民智慧成果的文章有很多,它们多是说明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劳动创造美这一道理内涵,让学生明白只有对劳动创造美心有所感,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劳动价值,热爱劳动。[3]

(三)创新教学评价,提升劳动品质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教学目标,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元素,有效创新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教学评价是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需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以初中语文教材《社戏》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本节课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双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性格分析和研究,然后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双喜向八公公借船解决交通工具问题这一事件进行理解,充分感受文章中小伙伴具备的生活劳动技能。正因有双喜的帮忙,文中的迅哥儿才看得成社戏,从而获得一种正向情感体验。在分析双喜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劳动生活的角度对其进行积极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任务进行自我评价。本节课中如果语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性地为学生渗透劳动知识、劳动过程等内容,那么则会促进学生深化自己的劳动意识,提升自己的劳动品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劳动育人的角度,针对教学过程形成评价,来促进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在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逐步地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体会劳动、感受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让学生可以从中接受劳动教育熏陶,逐步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发展自己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维严.劳动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例谈[J].学语文.2021(03):45+34.

[2]董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赤子(上中旬).201522):210.

[3]路晓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1(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