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悦读分享】改变课堂从改变理念开始

作者:周晓瑜  日期: 2023-02-13  点击:

【悦读分享】改变课堂从改变理念开始

——品读《静悄悄的革命》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古语又言“君子不学,不成其德”。阅读是每位教师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大家奋发前行。20226月,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举行了《静悄悄的革命》的共读之旅。今天的分享人是工作室成员、无锡市教学新秀孙小博老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书是《静悄悄的革命》的,本书作者是佐藤学,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书是佐藤学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了7000多间教室,以“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为观察出发点,结合许多的实例著就而成。描述的是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作者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作者描述的静悄悄的革命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综合学习实践为舞台,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作者把静悄悄的革命分成了两层内涵分别是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和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

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则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者通过四个章节:教室里的风景,改变教学、设计课程和学校改革的挑战,来介绍了自己所提倡的教学革命。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有关倾听的理解。

作者把倾听学生的发言,形象比喻为教师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这段话让我陷入了反思,在课堂中我常以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主要是教师投球即是提出问题,学生来接球,教师来判断学生接球的状况,再这样的互动中,我把自己放在了主导者的位置上,看似在引导学生发言、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烘托课堂氛围,但实际上我在期盼着学生能够给予我想要的答案,也更关注那些能够给予我答案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所以在课堂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投球手变为接球手,倾听好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在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倾听,不仅是指能够理解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学生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发言的弦外之音,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除此之外,作者还强调要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原资明先生在《词语交往论》中划分的四种交往类型,: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异向交往”的话语,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特别容易被忽视。而一旦被教师忽略或排除在外,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就再不会有第二次发言,所以说,在教学中没有比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更重要的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在“异向交往”的话语中,如果把探究那个学生自身的“逻辑世界”作为一 个课题的话,教室里的交往就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这是教学最大的妙处所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教师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学习。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