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课题研究】闫双主持的“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闫双  日期: 2025-03-31  点击:

 

 

 

无锡市陶研会

“行知式”骨干教师培训班陶研专项课题

 开题报告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预计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主要参考文献等。(如本页写不下,可另附纸。)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价值,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2018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14月教育法修改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三全育人的关键领域,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2.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也是其他“四育”的重要补充,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更能“健体”。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虽有所开展,但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劳动教育弱化,缺少对劳动课程的总体设计,存有“有劳无教”“有劳无范”现象;二是劳动教育软化,认为知识的获得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软课程;三是劳动教育泛化,有些职业院校把校内外开展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都视为劳动教育;四是劳动教育形式化、物质化现象严重,表现为应付式、应景式的劳动形式较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被弱化、软化、泛化、形式化和物质化,如果以上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便是空中楼阁。

3.当前劳动教育问题突出且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职校生在劳动素质、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拈轻怕重,毕业后频繁跳槽等,而职业院校作为实施青年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也有逐渐弱化的现象。同时家庭、社会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从事劳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劳动能力与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不劳动,认为成绩是第一位的,一切都要为学习让路。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都对职校生的价值观形成了阻碍作用。劳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时代,职校必须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概念界定

1.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本研究中的陶行知先生劳动教育思想主要指“生活即教育”思想,陶先生认为劳动的生活就等同于劳动的教育,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要想让学生学会劳动,就必须在劳动生活中进行。

2.劳动教育:本研究中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劳动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

3.职校劳动教育:本研究中的职校包括中职校和五年制高职校,是以职校生为受教育对象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从而使职校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劳动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本课题旨在对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和职校劳动教育现状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使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得以全面展现的同时探讨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以期通过研究推进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本研究首先以“陶行知劳动教育”为主题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314条结果,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主题对知网文献进行检索共有84篇,以“职校劳动教育”为主题检索文章95篇,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和职校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文章只有1篇。通过知网可视化分析得知,国内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的研究最早见于 1960 年,其文献资料也比较少,从 2016 年之后,文献数量开始上升,但总体还是偏少,且缺乏深入研究。

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的相关研究。焦颖,张雪蓉(2021)认为陶行知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李思辉(2017)认为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对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对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施维瑞,李宜江(2019)利用文献法,对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发现其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具体表现为烹饪、洒扫、洗衣、种植、养殖、生产等。陈雨嫣,季卫兵(2019)将其内容概括为:“劳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在教学做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方法及特征的相关研究。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中最主要的教育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张万红(2013)等人认为教学做合一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做的方法,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一定要以做的方法为基础,“做”就是在“在劳力上劳心”。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的特征,陈梦越,孙邦华(2019)认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具有整合性和创造性,整合性具体表现为劳动教育和平时的教学不能分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与劳动有关的知识:要在劳动中学习与科学有关的知识,相辅相成。创造性具体表现为做或行动即为劳动教育,陶行知非常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3)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相关比较研究。有一些学者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和毛泽东劳动思想相比较,比较得出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是以教育过程、教育者的体验、教育经验为中心的、把劳动看作是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李超玲,黄梅红(2022)认为陶行知与黄炎培都把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学会合作,认识劳动的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劳动教育的目标,都把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为生产劳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劳动教育的途径也主要包括学校里的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过,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黄炎培劳动教育的目的更侧重于是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建立健全的人格,而陶行知的劳动教育目的则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掌握。

4)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价值意蕴的相关研究。 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备的结构,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慢慢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这将为我国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赵华晔,孙振东(2022)认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掘出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意义。吴之宸(2021)指出新时代在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不能被边缘化和弱化,同时,还要提高劳动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素质,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基点。李珂,蔡元帅(2019)指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5)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当代启示的相关研究。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的学习劳动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如周洪宇,韩旭帆(2022)指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其一摆正劳动教育的位置,更新教育观念:其二扩大教育内容并与生活相联系:其三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其四家校社联动,发挥教育合力。李珂,蔡元帅(2019)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要不断开发和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劳动教育在社会与学校中生根发芽。

国外有关劳动教育的经典论述: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与品质的途径之一,同时主张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发展学生个性以及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乌申斯基认为劳动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列宁在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入劳动组织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有关劳动和劳动教育阐述最为深刻的还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研究现状评述:经查阅文献,发现学者们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对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从阅读和整理国外文献可以看出,学术界对陶行知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研究内容全面且丰富,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研究力量欠缺,研究成果不够集中,对其劳动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挖掘还是比较单一。因此未来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着力点来加强陶行知劳动教育的研究。首先,要进一步挖掘、研究陶行知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的论述。其次,要扩宽研究方法,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研究方法越来越丰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对于职校劳动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数量也很丰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从研究成果上来看,针对职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比较少;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采取思辨性研究;三是从研究结果上看,多数研究者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但是很少有可操作的研究。因此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来加强职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一是扩大和充实劳动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二是加强实证研究。三是多元协作,积极强化劳动实践,深入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助力劳动教育的发展。

最后,关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与职校劳动教育关系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有关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与职校劳动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不足。本研究拟从陶行知劳动教育入手,运用文献法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中蕴含劳动教育的部分,结合当前职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启示和建议。

四、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劳动思想。陶行知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主张劳动的生活就等同于劳动的教育,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要想让学生学会劳动,就必须在劳动生活中进行。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虽然是立足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上提出来的,但对于引导职校生树立正确的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才能使人们深刻认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穿越历史长河依旧熠熠生辉,为新时代的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厘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主要内容,阐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继承和发扬其相关理论。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美,懂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意义,知道要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为切入点,推进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形成可推广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

六、研究内容

1)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涵、目的、特征、内容、方法五个层面加以分析,分别阐释“谋手脑相长”“在劳力上劳心”“劳动的生活即劳动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等含义,在此基础上对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阐释,使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得以全面的展现。

(2)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现状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职校生在劳动素质、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拈轻怕重,毕业后频繁跳槽等,而职业院校作为实施青年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也有逐渐弱化的现象。强化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本部分研究对本地职业院校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分析,对职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

(3)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研究。(重点)

针对当前职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多角度分析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职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一是,培养完全志愿自立人的劳动教育目标;二是,确立谋生性和超越性的劳动教育内容;三是,运用手脑并用和教学做的劳动教育方法。

七、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研究思路: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创新点等情况,本课题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和提炼,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现状,通过对比研究研究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实践,并总结分析、反思调适,形成能推广应用的典型案例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借助线上资源,如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等途径,收集和整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献,梳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进行职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调研,指出当前职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系统研究法

在本研究中,需要用整体性思维来进行系统分析,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放置于职校劳动教育场景中来探讨,以全局的视角来把握职校劳动教育所需要突破的瓶颈,推进职校劳动教育发展。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计划按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1)准备阶段(20237月—20239月):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充实和完善课题研究基本框架;

2)调研阶段(202310月—202312月):开展文献研究,梳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目前职校劳动教育教学现状;

3)实施阶段(20241月—20245月):提出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撰写研究论文;

4)完成阶段(20246月—20249月):整理并完善课题成果,同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项。

 

 

八、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3.12

陈晓霞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研究论文

2024.02

孙小博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

研究论文

2024.04

许源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报告

2024.07

闫双

      最终成果

“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3.12

陈晓霞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4.07

闫双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课题材料汇编

材料汇编

2024.09

陈明娥

九、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主要观点:

对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促进职校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要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不断地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法,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职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创新之处:

研究对象比较新颖,针对性强。本文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校劳动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针对性地提出其对职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以期更好地推进职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好的发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

十、人员分工

 

性别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孙小博

研究生

讲师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研究

许 源

研究生

讲师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研究

陈晓霞

本科

高级讲师

职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陈明娥

本科

高级讲师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职校劳动教育的启示研究

十一、研究保障

    人员保障;

本项目成员有2名高级讲师,3名讲师,100%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占60%,结构合理,主持和参与过6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能力强。

 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已经搜集、梳理了课题相关学术、学位论文80余篇,并撰写了研究综述。课题主持人目前正在参与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本研究可以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有着良好的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本校已经先行先试劳动教育,自2018年开始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劳动教育成绩与思政课成绩挂钩,并在全校学生中间开展服务学习的劳动教育模式,有着良好的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保障条件:

学校建有移动全覆盖无线网络,与知网、万方等数据知识平台合作,研究资料获得便利和规范;学校科研经费划拨制度完善、总量充足;课题开展有安排有部署,研究时间有保证。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李蒋.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视域下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J].生活教育,2022(05):27-31.

[2]钟杏. 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

[3]何佩,严颜.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中职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2019:122-126.

[4]崔芷菱,宋立华.陶行知乡村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23(Z1):73-78.

[5]赵华晔,孙振东.合乎生活: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精髓及其当代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34(04):13-20.

[6]孟剑琴,白淑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时代意蕴[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38(04):10-13.

[7]杨晓亚.陶行知“以劳促全”劳动教育观的启示——以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劳动教育为例[J].生活教育,2022(07):11-14.

[8]李家纬.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22.

[9]李宇杰,赵婉斐.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高校劳动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138-143.

[10]李超玲,黄梅红.黄炎培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比较及启示——基于NVivo12.0的编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2(01):117-124.

[11]徐玲智.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

[12]王新祺,茹宗志.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20(09):6-8.

[13]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