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经验论文】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作者:闫双  日期: 2025-03-31  点击: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基于准则、对象与路径的视角展开分析。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为例,首先阐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基本准则,然后分析课程思政的主要对象,最后提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具体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探讨,验证了课程思政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的有效性,为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路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愈发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机电专业群作为重要的工科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然而,传统专业课程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挖掘机电专业群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基本准则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是随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下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基本准则: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根本准则。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机电专业作为理工科,其产品与服务旨在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充满了现实的人文关怀。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中,应将德育放在首位,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中,可以挖掘出产品设计与制造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在机电专业群课程中,可以从专业知识的内涵、应用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应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可以挖掘出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准则。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案。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机电专业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例如,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可以挖掘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四)整体推进,协同育人

整体推进,协同育人,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基本要求。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专业、各课程应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实习指导老师等。例如,可以组建基于机电专业群的课程思政中心组,成员涵盖专业课、思政课教师,通过团队合作,协同挖掘加点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对象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对象包括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教学案例、实践项目等。这些对象都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载体。

(一)知识点

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机电专业群课程中,可以从知识点的内涵、应用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挖掘出设计原理中的创新思维、优化设计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能力。

(二)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又一重要对象。通过选取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以将其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可以选取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思政元素的融入。例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智能机器人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调试等,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具体路径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路径包括思政元素的供给、挖掘和评价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完整过程。

(一)思政元素的供给

思政元素的供给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总结思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供专业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挑选合适的思政元素。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特点,挖掘出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核心环节。在挖掘思政元素时,需要遵循学科人文关怀、教学目标的契合性、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等准则。同时,还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1.挖掘职业道德元素

职业道德是专业课程中重要的思政元素之一。机电专业群作为工科专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较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2.挖掘工匠精神元素

工匠精神是专业课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政元素。机电专业群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工匠精神正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挖掘家国情怀元素

家国情怀是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机电专业群作为工科专业,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专业发展史、介绍杰出人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思政元素的评价

思政元素的评价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思政元素的有效性,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在评价思政元素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成长变化,以及他们对学科、国家发展、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认同变化。同时,还需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四、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思政元素的融入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关键环节。在融入思政元素时,需要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实训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避免生搬硬套和形式化。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路径包括确定思政切入点、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路径的详细探讨:

 

1.确定思政切入点

确定思政切入点是课程思政融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是思政元素切入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案例是思政元素切入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实践案例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热点问题是思政元素切入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事件背后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热点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设计思政教学内容

设计思政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思政教学内容,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专题教学内容是思政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如职业道德专题、工匠精神专题、家国情怀专题等。通过专题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内容是思政教学的另一重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思政元素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隐性教学内容是思政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活动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隐性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政教育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

3.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思政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思政教学的另一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问题导向教学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是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同时,互动式教学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案例分析

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中的《机床数控常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一)课程简介

《机床数控常识》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主要应用,为后续数控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实训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思政元素挖掘

在《机床数控常识》课程中,可以从知识点的内涵、应用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轮廓插补原理——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方法”一节中,可以通过讲解逐点比较直线插补法的方法及过程,阐述插补原理,即数控系统对刀具轨迹的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挖掘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思政元素融入

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实训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机床数控常识》课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案例分析:选取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选取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设置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问题讨论:针对专业课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故障的原因、诊断方法和排除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合作:设计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任务,通过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思政元素评价:在评价思政元素的有效性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成长变化,以及他们对学科、国家发展、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认同变化。

在《机床数控常识》课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思政元素的有效性: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质量等,评价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和融入效果。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与思政元素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精益求精的态度”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思政元素的有效性。

实践项目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实践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任务,通过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研究,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准则、对象与路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验证了课程思政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的有效性。然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入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准则、对象与路径,为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苏朱勇,肖云林,魏星雷,.思政元素引领下农林类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课程标准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06):118-120.

[2]吴涛,周陶勇,杨超.思政引领下机电控制类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24,24(02): 87-92.

[3]李淼,黄宇婷,周凤颖,.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33(03):75-80.

[4]丁鹏.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实践研究[J].模具制造,2024, 24(04):91-93.

[5]李倩.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整合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3,(20):141-143.

[6]曾小安,刘刚.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5):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