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经验论文】议题式教学助力职校思政好课堂建设

作者:闫双  日期: 2025-03-31  点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征文

 

议题式教学助推职校思政好课堂建设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品德与价值观,还要注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议题式教学是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典型教学模式,文章以《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为例,围绕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确定议题,创设议题情境,设计议题教学环节,探讨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政;好课堂;建设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中职思政课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中职阶段学生要学习的重要文化基础课。尤其是2020年中职思政新课标出台后更是将之前的“德育”课更名为“思想政治”课,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愈发重要。中职新课标明确思政课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强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明确核心素养体现为能够系统的、综合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未来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关键品格。当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文章以必修3《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部分实际教学为例,探究运用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坚持全面性与发展性统一。

2020新课标提出中职思政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新课标出台后教学目标在传统的三维目标基础上增加了素养目标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目标明确,不仅要确定三维目标,更要明确核心素养目标。依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和中职学生特点把素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中职思政必修3《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新课标列出的教学内容为“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懂得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题,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基于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本单元的素养目标明确如下:

课 题

核 心 素 养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认同政府直面矛盾的勇气和解决矛盾的决心(政治认同)﹔直面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将内外因相结合,促进未来职业发展(职业精神)﹔发自内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违反法律不违反行业规范(法治意识)。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认同)﹔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全民防疫,人人有责,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贡献自身力量(健全人格)。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明白逆境是不可避免的,直面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逆境(职业精神)﹔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健全人格)﹔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从点滴小事做起,运用多个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参与〉。

二、精选议题,做到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

议题不仅要与学科教学内容相融合,又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议题式教学不仅要突破教学重点,更要解决教学难点,而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要起到引领性作用,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采用议题式教学能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是要确定合理的议题。

新课标每个章节虽然都给出了主议题建议,但这些主议题普遍比较宏大和抽象,还需进一步细化。基于主议题的子议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经过探究思考才能解决,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精选议题,能用的议题很多,但只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议题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议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从学生生活困惑中产生的议题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议题也可以从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中选择,还可以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挖掘。无论议题从何处产生,思政课教学选用的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导向,这是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的前提,同时,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这样的议题才有探讨的意义。兼顾学理性和政治性的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会自然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笔者,在执教“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部分教学时,考虑以上原因,基于新课标提出的主议题于学生专业实习中挖掘议题情景,设置如“学长要不要接单”“学长能不能接单”“学长应该怎样接单”三个层层深入的子议题。子议题的设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学生法治意识和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到了学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

课题

教学目标

主议题

议题情景

子议题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掌握矛盾分析法的意义,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矛盾,在解决矛盾过程中不断成长

为什么不能回避矛盾?

“学长的烦恼”(见下文)

子议题1:学长的烦恼体现了矛盾的什么特征?

子议题2:学长要不要接单?

子议题3:学长能不能接单?

子议题4:学长应该怎样接单?

三、创设议题情景,坚持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新课标(2020)》提出中职德育课程要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因此,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相联系,依据议题,利用或设置职场场景,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也可以与专业课程相配合,形成跨学科协同育人合力。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通过实践分析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的哲理,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议题情景的设置做到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借助合理的议题情景设置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在执教“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一课题时,以“为什么不能回避矛盾”为总议题,探讨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灵活矛盾分析法的意义。在总议题下设分议题,结合学生所学的建筑工程专业创设学长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即“学长的烦恼”情境: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学长在给客户进行装修时发现客户家一堵墙恰好横在中间,正巧这道墙还是建筑承重墙,客户在多次劝说之下,依然坚持要在承重墙上开门,而且有的装修公司承诺可以直接拆除。疫情当前,装修业务量锐减,不答应客户要求,客户就要跑单。公司面临艰难抉择,不满足客户的要求,就会失去客源,难以生存;按照客户要求去做,在承重墙上开门,存在安全隐患。议题情景的设置指向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并基于情景设置合理的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构建学科知识,从而实现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情景设置的专业性和发展性。

四、调控议题环节,体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新课标(2020)》明确提出要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因此,中职思政教师在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把教学内容与议题自然结合,并在议题实施环节做好监督与调控。关注议题环节,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支持与鼓励,如果学生回答有所偏差及时予以引导,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及时给与纠错,并引导学生间自主修正,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

例如在设计《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这一课的活动设计时,笔者通过时事热点俄乌战争来创设议题情境,首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布置分组任务,通过自主搜集材料直观地感受战争对世界经济、政治、我国粮食和能源以及国民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明白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这一哲学原理。同时,在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地去珍惜和平、珍爱和平,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五、落实综合评价,做到过程性和增值性相统一。

传统的思政课堂评价多集中于思政理论知识评价,这与新课改理念和议题式教学的初衷是违背的。议题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过评价,因此,评价应该是适时、适度的即刻性评价。

在议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置观测点,适时指导活动进程,及时关注落后学生。课堂中利用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参与课上活动的表现状况,并通过数据反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多维度过程性评价为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落实综合性评价。学生参与议题活动的成绩由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课堂评价等共同构成,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真实和有效。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教学基于章节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去设计和实施议题式教学,旨在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素质重要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学中以议题为纽带,议题或子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坚持一课一时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内容中,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价值取向,润物无声地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融入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精选学生生活案例,设置生活化的议题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原理的同时,明确方法论意义,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妥建梅.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略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48-50.

[2]阮志杰.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22.

[3]何振华.围绕议题的思政课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3):47-49.

[4]丁琼.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初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96-297.

 

 

作者简介:闫双,33岁,讲师,教师,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7361723673,4241834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