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经验论文】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化研究

作者:孙小博  日期: 2024-01-14  点击: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中正在逐步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落实,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有重要作用。目前看来,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一个长期性过程,过度侧重于课程思政无法达到积极效果,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当下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时,应关注学生具体情况,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以一个更为完整、全面的体系逐步与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对此在本文中便基于新时代背景,探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意义;路径

引言:课程思政代表着最纯粹的思想力,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工作愈加高质量化,并可持续提升学生的思想力水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使生活、生产、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系列变化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力明显不足。虽然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课程思政的应用便是对科技力量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种优化方式,可以深入体现出教育属性、彰显人性优势,同时有助于促进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持续进行,相信随着课程思政的持续发展下,能够逐步具备体系化、综合化、全面化特点。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的意义

(一)可帮助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其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基础的实施为思想育人奠基。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关注三全育人,而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中,可以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提供助力。不过从实际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中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的情况,两者之间未能够充分融合,以至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表现出思政教育不足的情况[2]。据悉,部分高职院校中缺乏完善的思政工作系统性规划,这与教师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轻视思政教育有关,并且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多教师注重快速出成绩,思政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成效,这便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形成较强的针对性。在目前课程思政体系化的趋势下,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个人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是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先进技术、理念及模式的应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来说,愈加复杂的人才需求环境给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十分关键。现阶段,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据实际情况看,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过度关注专业技能,在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有所不足。要知道,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思想力、正确的价值观[3]。现如今,很多领域在生产中大范围地应用了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机器人永远无法真正替代人类。总而言之,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缺乏思想教育,基于此学校应当敲响警钟,加快建设课程思政体系,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同时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化的路径

(一)加强党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

课程思政在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课程思政正在逐步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但是从体系化发展的角度看依然有所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基于此应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党在课程思政领导中的主体地位。对此,在高职院校内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院校党委应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从宏观角度把握院校内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确保其政治方向正确,始终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者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

其次,要始终坚持教学育人,并在管理办法上进行深度优化,使管理办法可以适应高校实际教学情况。据悉,高职院校中虽然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办法及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无法继续适应未来新形势,对此应对其管理办法进行深度优化,使管理办法能够符合学校实际,院校党委、直接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党建工作、课程思政之间加深联系,逐步结合,使院校内党建工作可以与课程思政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4]

(二)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具体实施中,要兼顾有关课程思政的全过程内容。例如课程,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互相结合,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在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中,要始终将课程作为最基本单元,并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载体[5]。高职院校中专业类型较多,课程思政体系要逐步覆盖所有专业课程,随后层次递进,使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深入融入课程思政。与此同时,在高校课程中,除专业课程外,还有许多丰富多样的公共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全范围覆盖建设中,也要将公共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阵地,并且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协调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关系。

(三)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建设

课程思政的体系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思政教育中,要合理把握“教”与“学”的关系。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职业性、专业性特点,思政教育则具有抽象化、笼统化的特点,想要在专业课程中兼顾课程思政,使两者之间充分融合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相信随着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持续进行,可以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提升学生思想力水平。

1)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教学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亦是学生们思想上的指引者,目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课程思政能力,能够在教学中从教材内容中发现思政元素,并借助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可以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专家讲座、教师交流座谈会等多样化形式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意识;另外,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其实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高职院校不仅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还可积极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达到“巧用外力”的目的,例如可定期派遣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交流,促使教师可以持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2)做好高职院校学情分析

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均有个体化差异,这也使其课程思政存在明显差异,总的来看,学生们的需求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随着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持续融合,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学校在课程思政中依然有一定的片面性、单一性,无法达到较强水平,甚至会在教学工作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6]。对此,当前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中,要加强学情分析,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估,实施更为精准的思政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从闪光点的角度上积极与学生接触、交流,久而久之便可从学生角度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思政更加有针对性、精准性,同时有利于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3)建构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中教学过程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一致性原则”,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等全过程中均要融入课程思政,并最终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总的来看,通过一致性原则的应用,能够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密切联系,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过去,课程思政主要被应用于课程设计中,虽然能够使课程思政被深入应用于教学中,但并无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但是其从教学的全过程看,单纯的教学设计中加入课程思政依然有所不足。对此要始终坚持政治性、学理性的统一等“八个统一”方法,使得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更加有科学性、规范性。

(四)落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思政职能

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并在教学管理中融入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有助于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符合院校内对课程思政的发展需求。从职能角度看,教学管理部门集合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还能够对课程质量进行深度监控,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通过教学管理能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说教学管理与课程思政的实施存在密切联系。基于此,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思政方面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根据院校党委的要求制定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深入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思政中的职能;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发挥自身监督、监控职能,加强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监控,同时还可对其采取量化检验、台账式管理等不同管理方法,而且对于课程思政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调查并给予针对性解决,对于因人的因素引起的教学问题,应及时责任到个人,并从其个人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再次,应注重做好协调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一致性”原则,因此在以课程思政为首的教学管理中,应注重发挥协调性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协调教研室,使思政教研室可以直接与专业教研室充分合作,共同针对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可以优化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形成完善的教学衔接。不仅如此,对于教研室之间的工作难题,教学管理部门要注重及时关注,并尽快落实改进对策;最后,在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思政的参与中,还要构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制度化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的实施中,逐步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的课程思政制度,其中要有权责制度、奖惩制度、课程思政评价制度,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

结语: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各行业领域中加入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明显增加。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中缺乏科学有效且精准的思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力,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课程思政正在逐步被应用于高职院校中,可以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但是,这一单一模式已经有所不足,基于此在本文探讨了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内课程思政体系化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其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简单阐述望能够对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高效化、高质量化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欣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对策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2]马娇. 高校精准思政实施的路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2.

[3]刘海燕. 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发展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

[4]王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

[5]谭亚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大理大学,2021.

[6]艾琳. 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