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周晓瑜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周晓瑜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池慧灵

    中共宜兴委党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璐佳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云燕

    特殊教育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卢辉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路柏林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琴芬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小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塍勤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闫双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高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钟悦之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经验论文】“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张高峰  日期: 2024-01-05  点击: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学科融合的特点,加之其多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被广泛应用。其打破传统学科课堂教学的样式,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关联多层面人员的需求,都使其很好地体现了“三全育人”要求。从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为中职学校育人工作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育人平台,有利于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  三全育人;综合实践;一课双师;课程设计

一、基于专业进行课程设计,践行“全方位育人”

职业教育作为种类型教育,其将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其课程设置也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实施。中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具有学科融合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为了更具体地分析基于专业特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要领,以下结合我校一次主题为“寻迹桃溪”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进行阐述。

(一)基于乡土乡情提炼活动主题

鉴于是专为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充分利用校区地处张渚古镇核心街区的环境要素,将课堂移到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飞行馆”,将本次实践课的主题定位为“寻迹桃溪”旅游团接待活动。教师充分挖掘乡土乡情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使得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了着力点和落脚处。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导游线路,选定10个观光景点,获取文史信息,撰写解说文稿。这样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当前“三全育人”工作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具体实践问题,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核心的问题还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意识不强。[1]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中,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寻迹桃溪”旅游团接待活动将学生分为“接待引导组”、“场内会务服务组”、“宣传和后勤保障组”、“导游讲解组”四个工作小组,由听课教师组成旅游团,以学生带领旅游团了解张渚历史遗迹为项目任务。在明晰、具体的任务引领下,学生们给听课老师带来了一次美好的“旅游体验”:“端家桥”诉说着诚实守信,“岳飞行馆”诉说着精忠报国,“水巷”诉说着邻里和睦……同学们讲解时的满满自信,行进中的友善提醒,组织中的细致周到,偶遇垃圾时弯腰捡拾的举动,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幕幕、一处处场景都在展示着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的强大张力。以“寻迹桃溪”语文综合实践课为载体,独辟蹊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创新性实施了“行走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一次将“盐”化于“水” 的教改探索。

二、组建“一课双师”的教师团队,践行“全员育人”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项目教学特征,其内容越是接近于真实的岗位生产,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虽然职业学校教师每年都按照国家要求最少会安排1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但这远不足以深度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在开展专业性比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就会感觉吃力。“一课双师”的做法通过引入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能有效将在编教师专业理论扎实、教学功底厚的特点与企业师傅业务技能精湛、紧跟行业前沿的特点形成1+12的聚合效应。这样的做法技能减轻校内教师开展活动的压力,也能将行业、企业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意愿。

此次“寻迹桃溪”活动过程中张老师积极探索教学团队建设路径,跨学科、跨单位组建了由语文教师、历史教师、旅游专业教师和地方文化名人(宜兴文化名人、桃溪文学社副社长、岳飞行辕馆长余中民)组成的教学团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中民老师对岳飞在宜兴抗金事迹如数家珍,对张渚发展的满腔热血深深感染了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余老师先后三次为学生量身打造岳飞行馆讲解词,并通过亲自示范快速提升了学生的讲解能力。

学校专任老师和兼职教师奔走在活动的各个场景,悉心指导学徒们的每一个实践,关注学徒们心情的每一次小波澜,不时送上一个赞美的大拇指,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简单而又暖入心房的轻拥,一次简单的拉家常……所有的人都在传递者积极、向上、乐观、友善的良好情绪。这是社会教育资源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完全体现了“全员育人”的精神。

三、采用“多元评价”,践行“全程育人”

每一个中职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种独特之处可能是不会学习,可能是行为习惯差,甚至有一定比例的是有智力缺陷……他们可能会有“我没用”、“我成不了才”的沮丧心理。此时仍然以考试的卷面分数来作为评价他们的追主要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坚持以多元评价的理念来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在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合适的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项目中,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包容和改变他们在活动中的不足,让所有的参与者“动情、用心”参与,逐渐帮助他们树立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

(一)评价主体多元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这就是评价主体多元的体现。比如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汇集在一起,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能反应出不同主体对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关注维度。

(二)评价内容多维度

加德纳认为:“智能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显现的,所以对只能的评估和开发,都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2]实施“三全育人”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异,采用多维度评价的方式去发现、肯定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中的优点。“寻迹桃溪”的实践活动中,课程设计者就从学生撰写导游词的能力、导游讲解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互帮互助的意识、礼貌待人的品德等多方面设计了打分项,几乎涵盖了此次活动的所有内容,也让所有学生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评定,激励学生去做好本职工作,从而确保了整个活动的高质、有序开展。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的事件都会影响学生个体成长,对学生评价的方法就不能单一。作为一所中职学校,我们采用了档案袋评定法,将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希望能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找寻改进育人方法。

“寻迹桃溪”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关注活动的过程,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对活动过程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留下了包括活动方案、总结、简报等文字资料,也有照片、视频、音频等音、视频资料。这些素材的积累,一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二是可以用来作为一份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后期制作的简报或纪念册、短视频等,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寻迹桃溪”只是中职学校落实“三全育人”求新、求变、逐效创新探索的缩影,是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范式。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也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帮、赶、超的意识和尊重劳动者、热劳动的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103-106.

[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