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8.1功和功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物理观念
(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式;
(2)知道功是标量,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2.科学思维
(1)知道通过分解力或位移推导功的计算公式;
(2)从能量转化角度,使学生明白做正、负功的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有关功的知识。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功,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一般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功、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任何人类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初中就学习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这一章我们将继续开启探究能量之旅。
学生活动一:吹箭表演
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前进行吹箭表演,思考回答如下问题:
1. 箭为什么能飞出去并戳中泡沫板?
2. 我们用什么方式使箭获得动能?
3. 我们初中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回顾下功的概念,如何计算功?
4. 到底是施力还是做功改变了箭的动能?
设计目的:引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如果在一个过程中存在做功的现象,就必然存在能量变化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功。
学生活动二:判断力是否做功
下面三种情形我对水杯做功没?(教师现场演示)
1. 水杯静止不动
2. 水杯水平方向上运动
3. 水杯竖直方向上运动
设计目的:得出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力;(2)力方向上位移
学生活动三:功的计算
教师手斜拉水杯,使力与位移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简化模型如下:
教学建议:教师让学生自行推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直接提问,如果学生用力的分解得出公式,还可引导学生用分解位移得到公式。再对公式各物理量进行分析,得到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设计目的: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分解力或位移推导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成立的条件。
例1.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l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2m。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对力与位移夹角的理解,知道位移与力的夹角起始点相同。同时让学生知道功有正负,为进一步探究功正负的条件做了铺垫。
学生活动四:功的正负
先从从数学角度:分析夹角不同时,W为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再用两个实验:1.自由下落的小钢球;视频2.竖直上抛的小钢球(采用视频慢镜头播放)
1.注意观察第一个过程和第二个过程中小钢球速度的变化情况?
2.说明正负功对小钢球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说出:正功—动力功,促进物体的运动,动能增加;负功——阻力功,阻碍了物体运动,动能减小。从而得到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力不同的做功效果。
学生活动五:怎样求几个力的总功?
例2.一个质量为 150 kg 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大小为500 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 5 m。地面对雪橇的阻力为 100 N, cos 37°= 0.8。求各力对雪橇做的总功。
(1)画出题中运动情境示意图,并画出雪橇所受的各个力,用字母标明力的名称。
(2)求出各个力做的功?
(3)求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雪橇受到的合力是多少?
(5)合力的功是多少?
设计目的:通过典型例题,得到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①先分别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再对各个力做的功求代数和。②先根据力学知识求出合外力,再由功的定义式来计算。同时与前面功是标量相呼应。
思考与讨论:
1.问:F大小相同,l相同,角度也相同,哪种情况下拉力F做的功多?
2.假如你用20N的力将一足球踢出去,滚动了10米停下来,你的脚对足球做的功是200J,对吗?
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1)一个力所做的功只由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决定,跟物体是否还受到其它力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均无关;(2)力与位移
必须具有同时性,即
必须是力
作用过程中的位移。为学生解决后期作业过程中两个易错点。
板书设计:
一、功
1. 概念:力与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2. 必要因素:(1)力(2)力方向上的位移
3. 表达式:
4. 标量 过程量
5. 单位
6. 正功 (动力)
负功 (阻力)
不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