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周国峰
一、设计思想
在教学中采用由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再拓展到生活中,了解桥梁的建筑,让学生期待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七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本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的每个例子的选择各有特点,具有代表性:火车的转弯用来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用来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圆周运动中的失重问题;离心运动则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教材对向心力的分析比较仔细,目的在于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纠正错误的认识。教材对几个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体现着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及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找出向心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解方程。这时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和向心力等知识,已经掌握了学习本节课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圆周运动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对此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感性的认识多,理性的认识少,不知道如何准确地、全面地分析这一运动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准确,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一个力。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直线运动问题,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还是第一次,比较陌生,不习惯,不适应。另外,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含义并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学会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会分析弯道的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五、重点难点
1、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2、火车转弯时的具体分析。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视频、图片
七、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教学过程设计 |
一、 新 课引入 |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汽车拐弯侧翻的视频 讨论以下的问题: (1)、转弯处的向 (2)、汽车为什么没能安全转弯? 思考:刚才我们根据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分析了汽车拐弯的安全问题,有没有办法让其他力来提供向心力呢? 教师提示:高速匝道赛车跑道 F合=mgtanθ= m 联系到火车转弯若轨道是平面是否很危险呢? |
学生观看视频 答:向心力由沿转弯半径指向里面的静摩擦力提供,μmg=m 汽车速度太大,因而需要的向心力太大,或者说静摩擦力提供 |
二、 新课教学1、探 究 火车在水平面内转弯 2、汽车在竖直平面内过拱形桥 |
(一)、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 观看火车过弯道的视频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铁轨弯道的特点和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1: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1、内外轨一样高 问题2:如果内外轨一样高,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应该怎样?需要的向心力有哪些力提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弊端分析,提出下面的问题 问题3:火车速度为30m/s,水平弯道的半径R=900m,火车的质量m=8×105kg,转弯时轮缘对轨道侧向的弹力多大? 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很大,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请同学们提出方案 问题4:如何改变向心力的来源?类比汽车赛道 2、外轨略高于内轨时 教师展示 (1)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2)火车转弯时的受力图,强调轨道支持的方向. 板书:火车受力图如图,列方程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师总结(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5: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
速度又怎么样呢? (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高点和最低点)汽车过桥为例 实例分析 展示图片 拱形桥 凸形桥 平直桥 以凸形桥为例(问:为何生活中只见凸桥不见凹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问题3: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4: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问题5:如果汽车的速度比 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问题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解释为何有凸无凹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思考与讨论 地球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汽车沿南北行驶,不断加速。请思考: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0?此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驾驶员与座椅间的压力是多少?驾驶员躯体各部分间的压力是多少?驾驶员此时可能有什么感觉?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及时补充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正确判断向心力的来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我们可以引用牛顿第二定律更加从容的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 |
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结合生活中汽车转弯人的倾斜现象,得到轮缘对外轨有挤压,外轨对轮缘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800000N 方案一:增强轨道抗挤压能力 方案二:减小速度 方案三:增大半径 方案四:改变向心力来源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 在转弯处使外轨略高于内轨,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这样,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学生讨论求解,得出结果 F合=mgtanθ= 学生归纳总结,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大于:对外轨有挤压 小于:对内轨有挤压 分析过程: 确定研究对象; 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找圆心; 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出结论 1.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 2.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