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华君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华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益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邓泓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胜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铭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俊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科佼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红琴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敏峰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颖超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春芳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燕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国峰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锋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周国峰  日期: 2023-02-16  点击:

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周国峰

【教材分析】

帯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考试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我打算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这段知识掌握比较薄弱,对力电磁综合的题目掌握起来更是费力,所以我们从学生熟悉的重力场,电场,磁场两两组合开始,逐步引入第三个,让学生有一个缓冲过程,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复合场,以及复合场的特点。

2.掌握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力学知识、电磁学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场、磁场、重力场)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物理学科严密的逻辑思维,明物理过程的本质,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

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环节

一、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比较

讲评例题一,方法点拨:

 

 

 

讲评拓展1和2,重点讲评2,给学生延伸一道思考题。设计意图:增加思考的深度,养成探究到底的习惯。

二、解决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的方法

讲评例题二,方法点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分析方法和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多了电场力和洛仑兹力。

在正确分析受力情况的前提下,根据粒子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利用 F=ma的瞬时性,分析其运动情况,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讲评拓展1,延伸拓展2,注意图像的解题方法。设计意图:增加题型的变式,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

 

、课堂小结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思路

   (1)弄清复合场的组成。一般有磁场、电场的复合,磁场、重力场的复合,磁场、电场、重力场三者的复合。

(2)正确受力分析,除重力、弹力、摩擦力外要特别注意静电力和磁场力的分析。

(3)确定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注意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的结合。

(4)对于粒子连续通过几个不同情况的场的问题,要分阶段进行处理。

(5)画出粒子运动轨迹,灵活选择不同的运动规律。

    ①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

    ②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应用牛顿定律结合圆周运动规律求解。

    ③当带电粒子做复杂曲线运动时,一般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④对于临界问题,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四、教学反思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历来都是高考考査的重要内容,在本节课的落实上,我采用了具体如下的实施:

1.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況,针对新高考对于物理的要求,以基础题作为引子引入新课,提出:“该如何处理复合场的题目”。从易到难,并及时总结方法,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难题的排斥心理,畏惧心理。

2.例题二让学生先从力和运动的分析方法入手,然后我稍作拓展,并投影学生的习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把学生之间的思维拉近,便于理解,但在解题规范上,还有待强调。

3.最后的拓展一和二,没有来得及展开讲,只是粗略的讲了一下解题思路,对于本节课时间的安排还有待调整,如果能在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早点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那就更加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