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华君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华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益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邓泓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胜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铭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俊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科佼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红琴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敏峰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颖超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春芳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燕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国峰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锋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习题课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教学设计

作者:周国峰  日期: 2023-02-16  点击:

习题课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对导体棒场中切割磁感线的学习,培养学生能量观念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探究电磁感应中电能的产生和哪个力做功有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电磁感应中力学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了分析力和能量的初步知识。本节结合实际情景对学生合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用类比方法分析功能关系。

2.能用三种方法解决电能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克服安培力做功和电能产生的关系

2、会用能量分析不同情况下电能的产生。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前面学习的功能关系

问题:前面我们学了哪些能量,分别和哪些力做功有关?

学生: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电势能等。

学生: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其他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

问题:那么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又和哪个力做功有关呢?                

2.理论探究

例1、 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L1、宽L2的矩形线圈,电阻为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边缘,线圈与磁感线垂直。将线圈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拉出磁场的过程中,求:(1克服安培力所做功W克安 2)拉力做的功W;(3)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

 

 

 

 

 

思考:上述过程涉及到哪些力做功及哪些能量的转化?

这些功与能量是如何对应的?本题中为什么这三个值相等?会始终相等吗?

你认为电磁感应中的电能是怎么来的?

拓展1:去掉拉力,分析能量。

拓展2用恒力F将线圈由静止拉出磁场,设拉出前框经历了一段匀速运动,求此过程中:

1克服安培力所做功W克安 2)拉力做的功W;(3)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

 

 

 

 

思考:此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外力做的功、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焦耳热三个值还相等吗?为什么?

 

拓展3:以恒定的加速度a将线圈由静止拉出磁场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上述三个值还相等吗?

 

 

当堂探究

当堂探究一:方法总结

分组讨论1、对比三种情况,分享对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的认识和理解。

2、总结求解焦耳热Q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探究电磁感应的能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堂探究二:旧题重做

2、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1m,导轨长为d=3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0°,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T,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上,质量为m0.1kg、电阻r=0.5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开始释放,导棒在滑至底端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设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与导轨接触良好,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1.5,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导体棒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大小;(2)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运动到底端的整个过程中, 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变式:若金属导轨不光滑,与导体棒间的μ其它条件不变,则vQ又是多少?

 

 

大胆质疑1、对于解决这类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

2、如果你是月考出卷老师,对这部分知识,你会出什么样的综合题?

3、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问题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新课引入。回忆以前的知识。

(2)例题进行理论探究。强化学生物理观念意识,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更好的认识、理解物理规律。

3)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养成交流合作、合理质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