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华君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华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益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邓泓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胜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铭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俊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科佼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红琴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敏峰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颖超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春芳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燕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国峰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锋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与特色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作者:邓泓  日期: 2023-02-14  点击:

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与特色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1122日至24日,有幸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和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南京市第九中学承办的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与特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大会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黄恕伯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提升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学思考》的讲座,讲座先从核心素养的概念谈起,在明确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13个小点,对每一小点提出了五个不同的水平要求,这就构成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接下来黄老师从四部分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第二部分是彭前程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例》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在目前新兴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九次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本次课改中,对物理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接着彭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科学观念中的物质观的含义及如何培养。之后他又介绍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广义含义,科学探究中科学的意义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最后通过《速度》这一节课举例说明,如何以学业质量标准表达具体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是高中物理特色课例展示——观课高中的课例是来自南京市第九中学的倪凤老师和来自上海南汇中学的赵一斌老师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同课异构,以及来安徽省滁州中学的万鹏老师的《几种常见磁场》的展示课。

第四部分是议课安徽省滁州中学的胡忠国老师以万鹏老师的课为例进行了主题为《教具创新、问题引领——突破教学障碍的有效策略》微报告,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让知识重演的有效环境和更好的生成物理观念,胡老师提出了四个方法,首先课堂引入找准入口,其次理顺教学设计的线索,再者深究探究的过程,最后划清概念和规律的边界。同时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叶兵老师和南京市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杨震云老师就赵一斌和倪凤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节课优势所在,并对部分教学环节提出了其他的处理方法。

2天的时间里专家对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新颖的实验教具,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对这次观摩活动的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本次观摩活动中,两位专家的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专题报告和几位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使我对新时期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努力设计有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第一:要构建有优化结构的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第二: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要把跟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问题引入课堂,并用生活中熟悉的器具进行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思维加工来建立物理概念,从而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其次,从调动学生积极性 的角度优化教学方法。第三:重视学生对理想模型的建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学让学生能够说出简单物理模型,可以在熟悉情境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慢慢的可以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第四:创设科学探究的真实情境,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五: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物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相比来说保持兴趣要比激发兴趣难的多,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例题难度,习题的数量、刻板的记忆、预习让学生对物理保持新鲜感,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仍然能不忘初心,继续保持探究物理知识的热情,进而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造福社会。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倪凤老师在新课引入环节展示了风动力小车实验,从而引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接着带领学生们分享和体验了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重点介绍了相互作用力在新科技——火箭回收和太阳帆中的应用,然后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和DIS分别对相互作用力进行了定量的描述,最后回归到生活中利用规律解决现实问题;赵一斌老师的课堂引入环节利用了国产大飞机试飞作为情境,再利用磁铁小车引出了相互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先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明晰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回归到生活中的问题——汽车驱动、火箭发射以及飞机反推;万鹏老师的展示课开始是一段有趣的视频——“谁可以拯救大头针妹妹”,非常新颖,引人入胜。接着又通过介绍(天然磁石),引出了磁场的概念,本身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同时以知识的逻辑线索和学生的认知线索为纲,带领学生找寻到研究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磁场方法,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了螺旋式的上升。让学生获得了研究磁场的方法(猜想—验证——猜想——验证),接着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了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最后带领学生通过磁化现象了解磁体和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收回条形磁铁磁场空间的分布,每小组通过平面磁场的绘制,最后组合就让学生的思维由平面过度到了空间维度,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点、线、面的过度。

 几位老师的示范课,或组织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或激发学生积极发言,或与学生促膝互动交谈,或与学生共享成功喜悦,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依依不舍,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赞叹不已。也启发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从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明确把“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位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想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只有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实验操作和活动让学生亲手做,课文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亲自通过阅读找,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让学生让学生自己提,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和归纳,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讲解,自己纠错……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这三节课精彩而灵动,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 诸位一线课改专家的报告和三位老师的课像一杯清香的茶水,让人回味无穷,他们所呈现的教学模式,南京之行,感慨颇多,此次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成功绝非一日之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提高教学素养,点亮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