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巧建运动模型 速解往复运动
潘华君 任才生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200)
摘要:往复运动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类多过程运动,由于运动的复杂性以及与其它知识的结合考查,从而使这类问题成为较难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本文拟从一个简单习题入手,分析往复运动的特点,建立运动模型,以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 往复运动 应用 外推
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在高三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处理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不但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迁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也从这一角度出发,以高中阶段常见的往复运动为例,建立模型,合理外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动模型:
例1 一质量为m的小球原来离地高度为H,现将其从静止开始释放,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为f(f<mg),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不变,试分析小球最终停在何处和全程的总路程.
解析 关于小球最终的位置可从三个角度分析:(1)从力角度看,由于f<mg,则小球最终只能停在地面上;(2)从运动角度看,小球做往复运动,但上升阶段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下升阶段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即对每一次往复运动而言,后半段上升的最大距离必比前半段下降距离小,轨迹如图1(注:小球实际运动为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但为体现它的往复性,作轨迹图时有意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终态必是停在地面上;(3)从功能关系角度看,在多次往复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断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少,小球不断的向地面处趋近.
设全程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点评 本题描述的是一个往复运动的模型,处理时应着重分析三点:(1)选取合适对象,结合受力分析运动过程;(2)由于往复运动中,研究对象往往要受到阻尼的影响,最终要趋向某一定态,故必须分析收尾状态;(3)选取恰当的初、末状态,全程处理.
二、模型等效
例2 质量为m的滑块与倾角为θ的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斜面底端有一个和斜面垂直放置的弹性挡板,滑块滑到底端与它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如图2所示.若滑块从斜面上高为h处以速度v0开始沿斜面下滑,设斜面足够长,求:(1)滑块最终停在何处?(2)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 (1)从力角度看,由于μ<tanθ,即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则最终滑块只能停止在挡板处;
(2)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点评 本题是往复运动模型在斜面上的直接运用,依据模型特点,从合适的角度切入,迅速判断终态位置,选用恰当规律求解,问题必可迎刃而解.
例3 如图所示,AB和CD是半径为R=1m的1/4圆弧形光滑轨道,BC为一段长2m的水平轨道.质量为2kg的物体从轨道A端由静止释放,若物体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1)物体第1次沿CD弧形轨道可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最终停下来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
解析 (1)设第1次沿CD弧形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h=0.8m.
(2)物体在圆轨道和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最终必停于水平面上,设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则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S=10m.
则物体最终停在C点,距离B点为2m.
点评 本题所涉及的运动是由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串联”而成的多过程运动,其模型可等效为上文所提的往复运动模型,着重考查了学生能否在新的情景下,利用等效的思想迅速建模、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模型外推
例4 如图4是放置在竖直平面内游戏滑轨的模拟装置,滑轨由四部分粗细均匀的金属杆组成:水平直轨AB,半径分别为R1=1.0 m和R2=3.0 m的弧形轨道,倾斜直轨CD长为L=6 m,AB、CD与两圆形轨道相切,其中倾斜直轨CD部分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为
,其余各部分表面光滑.一质量为m=2 kg的滑环(套在滑轨上),从AB的中点E处以vo=10 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已知θ=37°(g取10 m/s2)求:(1)滑环通过O1最高点A的次数;(2)滑环克服摩擦力做功所通过的总路程.
解析 (1)在A点处,滑环的临界速度为0,即只要,滑环就能过A点.设小球刚好能通过A点N次,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N=6.25,即小环能通过A点6次.
(2)在小环通过A点6次后,由于,小环不可能停在CD直轨上,只能在滑轨的下半部分做往复运动,由于CD部分摩擦的作用,小环上滑的最大距离逐渐变小,不断趋向于D点,故小环的终态是在DD/两对称点间的圆轨道上来回滑动.以E点为初态,D点为终态,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m.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滑轨为背景,以往复运动为载体,考查多方面知识点,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从上面分析可知,本题所涉及的往复运动的终态不再是静止状态,而是一个无阻尼的往复运动.这是本文例1所提模型的延伸,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本题时需特别注意末状态的选择.从理论上讲,该问中末态可选在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