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交流发电机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从2012年一道高考题谈起
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即计算题第1题)将交流发电机模型和辐向磁场模型糅合在一起,着重考查了学生在新情景下的建模能力和迁移能力。但从多种渠道了解的信息看,学生失分情况较严重,主要原因是不能将习题与原有的发电机模型进行类比、外推,构建正确、恰当的新模型。本文拟从一道简单习题出发,从不同角度入手,构建两类模型,合理外推,以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高三习题教学提供参考。
一、构建模型:
例1 一正方形线圈,边长为L,匝数为N,在场强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中心轴做匀速转动,如图1,角速度为ω,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当线圈转到平行面位置开始计时,
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解析 解法一 构建切割模型
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起到切割作用的是ab和cd两边,作俯视图,如图2.从平行面开始计时,设线框经t时间转过θ,对一条ab边有
且
对cd边也具有相同规律,则框产生的总电动势为
解法二
构建磁通量变化模型
从平行面开始计时,设线框转动t时间,则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当然,若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方法类同,此处不再复述。
点评 对于本题,采用了两种解法,解法一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清晰的切割模型,从中可发现,正是有效切割速度在发生正余弦变化才产生了正余弦交流电,这是该交流发电机模型的实质.解法二是考虑到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已涉及简单的微积分,可以从磁通量变化角度入手,运用数学公式求解,其目的是为了与感生电动势建立类比,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证明,不论转轴在何处,只要转轴与磁场垂直,上面结论均成立.“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切割”是交流发电机的基本模型,对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分析各类变式题.
二、模型等效
1.有效切割速度正余弦变化
例2 如图3所示,ab、cd为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金属轨道,相距L,左右两端各连接一个阻值均为R的定值电阻,轨道中央有一根质量为m的导体棒MN垂直放在两轨道上,与两轨道接触良好,棒及轨道的电阻不计,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棒MN在外驱动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为T,通过中心位置时的速度为v0,则此电路的电功率为:
A. B.
C.
D.
解析 导体棒在外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是正余弦交流电,若按正弦交流电处理,则,此电路的总功率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与例1切割模型类似,用“杆的平动”替代“框的转动”,但均是利用有效切割速度的正余弦变化来实现交流电的产生,是例1的直接应用,依据模型特点,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选用恰当规律求解,问题必可迎刃而解.
2.有效切割长度正余弦变化
例3 如图4所示,两根不计电阻的倾斜平行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o ,底端接电阻R=1.5Ω.金属棒ab的质量为m=0.2kg.电阻r=0.5Ω,垂直搁在导轨上从x=0处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虚线为一曲线方程y=0.8sin(x)m与x轴所围空间区域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取g=10m/s2,sin37o=0.6,cos37o=0.8).
求:若金属棒以2m/s的速度从x=0处匀速下滑至Xo=6 m处,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大?
解析 本题所描述的情景是一金属棒匀速切割的问题,但在过程中,其有效切割长度是按正余弦变化的,所以产生的也是一个正余弦交流电。由于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外力的情况,若仍从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角度求解会很复杂。因此,本题仍利用焦耳热公式求解。设a b棒运动至x处,则由曲线方程知
m
此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其中
则棒从x=0处下滑至Xo=6 m处,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点评 本题将匀强磁场约束在一个由一段正弦曲线所围的区域里,从而实现有效切割长度的变化,突出考查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构建物理模型的创新能力.从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本题与例1的切割模型是可以代换的,是“用长度的正余弦变化”替代了“切割速度的正余弦变化”.
3.磁感应强度在空间上正余弦变化
例4 足够长且电阻不计的金属光滑导轨MN、PQ水平放置,导轨间距为d,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x,y分别与PQ、PM重合,如图5所示.空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且范围足够大的磁场,磁场沿x轴的分布规律为,其中B0 、λ为常数,以竖直向下方向为B 的正方向.一根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导轨放置,在与棒垂直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从非常靠近y轴的位置以速度v匀速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求:
(1)导体棒运动到哪些位置,回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2)在发生一个λ位移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 (1)导体棒在向右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有
由该式可知,电流最大处应是正弦函数取最大值时,则
(2)由上问可知电流随空间位移是正余弦变化的,又因为导体棒在匀速运动,则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即产生的是一正弦电流,在一个λ位移内,交流电刚好变化一个周期,则
点评 磁场随空间位置变化——这是两类典型变化磁场之一,此处需明确的是没有感生电动势只有动生电动势,这也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本题所涉及的模型与例1相比,仅是将“有效磁场的正余弦变化”替代了“有效切割速度的正余弦变化”,两者模型也是可以代换的.
4.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正余弦变化
例5 如图6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导轨处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面上, θ=370,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3m.在斜面上加有磁感应强度B=1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导轨底端接一个阻值R=1Ω的电阻.质量m=1kg、电阻r=2Ω的金属棒横跨在平行导轨间.已知h1=2.0m,sin37°=0.6,cos37°=0.8,g=10m/s2 .求:若将ab棒固定在导轨上,磁场按图7所示规律变化(2.5×10-2∽7.5×10-2s内是正弦规律变化),电阻R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焦耳热为Q=5J,取,求B0.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0∽T/4内,磁场均匀变化,即电动势应是一定值,则
在3T/4∽T内,磁通量的变化率与0∽T/4内数值是一样的,则
在T/4∽3T/4内,磁通量的变化规律为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则
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焦耳热
代入数据可得B0=0.5T
点评 当磁场随时间变化时,回路中要产生感生电动势。上例中T/4∽3T/4内磁通量的变化规律与本文例1解法二所构建的模型是等效的,着重考查了学生能否在新的情景下,利用等效的思想迅速建模、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模型外推
例6 (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发电装置,如图8所示.在磁极和圆柱状铁芯之间形成的两磁场区域的圆心角α均为,磁场均沿半径方向.匝数为N的矩形线圈abcd的边长ab=cd=L、bc=ad=2L. 线圈以角速度ω绕中心轴匀速转动,bc和ad边同时进入磁场. 在磁场中,两条边所经过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始终与两边的运动方向垂直. 线圈的总电阻为r,外接电阻为R.求:(1)线圈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m;(2)线圈切割磁感线时,bc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3)外接电阻上电流的有效值I.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线框在转动中仅bc、ad 两边切割,其运动速度
转动中,始终有B⊥v,类比例1解法一所建立的切割模型可知,本题中的有效切割速度始终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
(2)对bc边有
(3)一个周期内,通电时间为
对外电阻R,由有效值定义知
解得
点评 试题将交流发电机模型和辐向磁场模型糅合在一起.辐向磁场在整个高中物理教材中着墨不多,命题者将其作为一种信息给出,需要学生提炼,从而形成清晰的切割情景.同时,从上面分析可知,本题中的有效切割速度不再是正余弦变化,而是始终不变,这是本文例1所提模型的延伸,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类比建模能力.
四、结束语
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在高三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处理问题,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不但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迁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上面例题分析可看出例1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解题模型的示范作用,其它几题均是它的变式和延伸.在物理学习中,将一类问题糅合到一个典型问题中从而建立一个模型,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