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华君高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华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益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邓泓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姜胜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铭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俊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谈科佼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红琴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敏峰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颖超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春芳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燕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国峰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锋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高中物理思维能力有效训练浅探

作者:张燕  日期: 2024-04-07  点击:

 高中物理思维能力有效训练浅探

张燕      江苏省“行知杯”二等奖

 要:物理是一门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品质。如何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呢?本文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关键字: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真实的反映了思维方法的应用,因而研究物理对思维方法的培养,着眼于物理的解题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读题目成为了一种必需,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把握学科动向,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开启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切莫盲目地提问,而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内涵和本质灵魂,扭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从而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呈现给学生。同时,把握好问题的启发性和梯度性,从而促使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依据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认知体系。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中的能量”时,教师可以先设问,诱导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意义,然后进行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继而进行深问和追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本人曾设计问题如下:首先是多项选择问题,一件平放在桌子上的导体棒受到作用力有哪些?A、重力;B、支持力;C、安培力;D、压力;由此引入“安培力”,然后提问:安培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让学生知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收到安培力的作用。接着引入:导体棒做什么样的运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掌握用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有效地开启了他们的物理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也是多维螺旋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物理学习探究什么? 探究物理现象内隐的物理本质,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这是概念逻辑层次显性化的过程,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实际问题,或者借助于物理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这种感性上的刺激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并生成问题,推动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体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

例题如图1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 = 0时,将开关S1掷到2qiva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如图2所示) 中正确的是(  )

解析将开关S1掷到2,被充完电后的电容器(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U0= E)开始放电,即q,回路中产生放电电流,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开始向右加速,即v,一旦加速,导体棒就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上端正、下端负) ,在整个回路中起到反串的作用,回路中的电流开始减小,导体棒的加速度开始减小,因此导体棒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导体棒的加速度a = 0时,i = 0,即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Blvm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m相等,Um= Blvm,故只有D选项正确。因此四个图象( 如图 3所示) 正确分别如下:

变式1 电阻R替换导体棒,如图4所示,对应规律如图5所示

变式2 线圈L替换导体棒构成LC振荡电路如图6所示,对应规律如图7所示

变式3 电容器 C替换导体棒如图8所示,两电容器电容C相等、当两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量与两极板电势差均相等时,达到稳定状态,所带电量为CE/2,过程略,对应规律如图 9 所示

变式4 给导体棒一向右的初速度v0,不计导体棒电阻,如图10所示,对应规律如图11所示,过程略

关注易错题的解法反思,掌握思维品质提升

进行反思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解题技能,发展认知思维。如能对相关知识的应用类型、研究问题的类型、物理模型、应用的物理方法等等进行总结、归纳,将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应用,学会并掌握各种类型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突破要点、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知识的综合及其应用,建立起以知识、问题、模型、方法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应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尤其是哪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要分析这个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正确的解法有哪些?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

例题两个共点力的夹角θ固定不变,其合力为F,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下述正确的是(  )

AF一定增大                     BF矢量可以不变

C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θ<90°F一定减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什么容易错呢?因为题目存在着如下两个隐蔽性,学生容易错选A

(1)语言上的隐秘性题目条件清晰,言简意赅,但就从题目本身语言而言就有一定的隐蔽性θ固定不变该说是话中有话的,不变中有变也就是说θ可以保持锐角不变,也可以保持钝角不变,当然还可以是直角或平角

(2)不止是语言存在隐秘性,本题的解题的方法上也有一定的隐秘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如图12、图13所示,保持夹角不变,增大F1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钝角还是锐角,让一个分力增大时,F始终是增大的错选A也就理所当然啦

正确解法1我们可以用特殊情形去推翻。如图14,若两个分力方向相反,则增大其中的F1时合力减小,增大力F2时合力增大,产生的结果就符合C选项的内容

除了特殊值法以外,常规办法能够得到正确答案C? 学生在知道正确答案后,反思采用逆过程考虑,思考如果让其中一个力减小,合力又怎么变呢?就可以得到另外的正确解法

正确解法2从图12中会发现随着F1的减小,合力一直在减小,极限就是当F1= 0时,合力就是F2得出的结论仍然是,F1增大,合力增大从图13中会发现随着F1的减小,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合力存在一个极小值这样从图13中发现了解题的奥妙之所在就是锁定这个合力的极小值如果F1在未达到合力极小值时开始增大,合力是先减小后增大,如果F1在已达到合力的极小值时开始增大,则合力一直在增大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C

 

 

小结

成功的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它能促使师与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因此,教师要多紧密结合课堂的实际内容,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雪.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J].学周刊,2017(04).

[2] 张从敏.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7(06).

[3] 谭小宏,纪玉梅,蒋平.创造教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 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5(03).

[5] 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