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新教师如何快速适应课堂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江苏省宜兴中学 邓泓)
摘要 目前新教师的培养、成长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新任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如何很快从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教师的角色并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乃至出色的骨干教师,这类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文章中笔者作为新任教师的如何快速适应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给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尽快成熟、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入职教师 课堂教学 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尚且不易,而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甚至是他们个人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期。
目前,如何使新教师快速成才,在教育教学岗位尽早独当一面,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各校都在想方设法积极引导、督促和推进新教师健康成长。而在新教师全面、系统的培养过程中,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跨出的关键一步。绝大部分新教师在刚步入课堂时,常会暴露出一些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未知教学种种的忐忑、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科知识匮乏或掌握欠缺、不懂教法或教法呆板、课堂管理松懈或失控、备课不足、板书条理不清或书写混乱、课堂语言表达缺乏规范性、不注重自身形象的建立、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进度拖沓等等。而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从教以来,笔者做为新任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在入职初期除了培养新教师的职业品德和素养之外,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一些办法给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其在课堂教学中尽快成熟、健康发展。
一、调整心理和心态,努力适应新环境
新教师大多是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角色的即刻转换和各方面准备不足,他们往往在初次课堂教学中就首战受挫,因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和胆怯、急躁和不安,以及心态上的沮丧和郁闷、失望和失落。因此新教师在踏进课堂之前,首当其冲的是要克服心理上的紧张,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是要从中分析原因和查找根源,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如果原因是担心自己缺乏相关的课堂教学的经验,则应该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充分肯定自己,相信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很快胜任。如果原因是由于自己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则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如果原因是由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外界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则应在不断给自己减压的同时积极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真诚的的朋友,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在与学生不断的磨合中实现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自信。
二、了解教学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充分了解。而对新教师来讲,首要任务是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一些基本概况,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男女生比例、尖子生及后进生分布、生理和心理特点,具体到学科教学中,还应了解学生前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等等。大多数新教师刚走进课堂时,虽带着满腔热情,讲得滔滔不绝,但因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随机反应,互动较少,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群体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甚微。学生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这就要求新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讲解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应和状态(如学生的精神面貌、肢体动作、问题应答等)认真揣摩,实时调整讲解的速度和知识的难度,随机应变,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展现优良形象,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时,也许最吸引学生注目和引起学生兴趣的是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形象包括仪容仪表、举止形态、语言表达和教学态度等几个方面。当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不同的形象时,学生的感觉和反应也会截然不同。教师得体的着装、儒雅的举止、真诚的语言、严谨的教态会使学生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若教师穿戴随意、谈吐诙谐,则又会营造出一种亲切、轻松与和谐的气氛。而新教师若要在一开始就赢得学生的欢迎、认可和喜爱,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树立和展现自己优良的形象,用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崇拜,而更加的喜欢这门学科。
四、认真专研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认真备课,是指通过钻研教材明确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知识内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备课和讲课的首要任务是用心研读和仔细剖析教材,基于对学情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而新教师由于缺少教学体会和经验,往往在此方面毫无头绪,只顾讲解而不懂教法,一味套用而不能应变,教法单一而不知整合,经常在初始阶段出现教法上的盲点。所以,对新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和反复的听课深刻体会、用心探求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明确不同方法的选取原则。比如:对于物理教学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对于概念和规律课通常以问题引导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鉴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概念和规律的得出往往需要辅助学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对于实验课注意以教师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而习题课则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辅助多媒体投影来开展。新教师可结合所教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反复进行“尝试—反思—总结”的三步循环,通过筛选和整合,找到每一课型更为适合和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积极听课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对于新教师积极听课并与老教师交流,不断地借鉴发现优质课的亮点,及时的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有效调整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听课,以至于数量超标而质量不佳。新入职教师,听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听”指导语及教学媒体的应用,作为新教师比较依赖多媒体,但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用的,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如何选择多媒体。第二:“听”课的结构,注意各部分的顺序及时间分配。比如:如何提问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出并激活相关的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除了注意各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的安排等等。第三:“听”重难点的突破,重点听老教师是怎样通过设置问题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选取合适的例子,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第四:“听”教学细节、闪光点以及课堂气氛的建立。对于教学用语的选择,教学生成问题的处理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用怎样的激情感染学生等。第五:“听”课后反思,总结。课后及时品悟老教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并将其教学的精华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迅速地提高自己,并成为一名在课堂上灵活自如的优秀教师。
六、注重教案中问题的设置和板书设计
教案和板书是上课的基本要求,新教师在初期往往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待教案和板书比较随意,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如设计不合理、重点和难点不突出、书写杂乱、盲目模仿等等。笔者认为,要避免以上问题,重在规范,让新教师在初次课堂教学中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的规范性,如每个教案都应写明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时间、课时、进度、目标、重点和难点、方法和过程(尽可能翔实,尤其对于概念的引入和相关问题的设置)、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作业布置等。板书应写清楚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内容要点、注意问题、图示说明等。二是书写的规范性,新教师在书写教案和板书时应做到内容简洁、条理明晰,对于重点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区分。这样更有利于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
七、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每一位教师来讲,课堂管理至关重要,这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新教师因刚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无课堂教学管理经历和经验,时常暴露出一定的随意性,对课堂管理中应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新教师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多与老教师交流明确和熟悉课堂教学、管理常规,对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应在开学之初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严格落实。只有在开始做到一步到位,才能有后续的水到渠成。
八、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足以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一: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第二:思不足,汲取教训,提策略,补不足。第三: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答疑。第四:思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情况。第五: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新教师通过及时记下这些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应如何改进,写出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小结
新教师的培养、成长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教学岗位的后备军和主力军,适应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一步。新教师应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对自身教学行为和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监控,进而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从而快速地适应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
[2] 田常泰.如何听课和评课[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15)
[3] 李建军.教学反思五“要”[J]. 教育科学研究. 2006(8):33-38
[3] 施红娟.初中新教师入职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