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何 平历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何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赟

    实验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文彬

    东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文洁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孟丽娟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琦雯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孙静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树庆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丹

    外国语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俊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于庆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资讯快递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作者:何平  日期: 2022-06-10  点击: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2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可知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             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        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据此可知,该法典

A.宣扬神权至上                                 B.维护债权人利益     

C.具有务实精神                                 D.不重视契约关系

3.亚历山大东征中,他本人带头娶了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为妻;在此之前,他还娶了伊朗贵族的女儿罗克珊。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有许多马其顿官兵和波斯贵族联姻。仅在一次集体婚礼上就有一万对欧亚联姻者。这项举措的推行

A.消除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间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交流

C.掩盖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夺性本质   D.实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长治久安

4.古罗马的舞台剧,是从埃特鲁亚学来的,经过创新,深受罗马人欢迎。《奥古斯都的立像》是古罗马宫廷肖像的范例,是希腊艺术和罗马艺术的完美结合。古罗马拉丁字母ABCD中,A是从埃及象形文字来的,它就是一个牛头。这表明古罗马文化

A.具有开放性        B.缺乏创新性       C.领先于世界        D.影响范围广

5.中古西欧,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撒回忠诚”。据此可知,中古西欧

A.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相同            B.政治上缺乏严格的契约精神

C.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            D.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

6.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                   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7.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声称,哈里发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格局。这些变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权威      

C.废除政教合一                                 D.统治中心变迁

8.下图为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日本官制的对比。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简化形式。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A.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                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D.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9.在古代非洲,东非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西非先后崛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几个大帝国,南非出现了以建筑“石头城”闻名的津巴布韦文化。这表明

A.各地区文明是独立发展的               B.各地区文明间缺乏共性

C.文明发展具有区域性特征               D.非洲大陆内部彼此隔绝

10542年,拜占庭帝国暴发瘟疫,君士坦丁堡40%的居民死亡,因瘟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粉碎了查士丁尼征服旧罗马帝国所有地区的野心,帝国从此走向衰败。16世纪初,西班牙人携带的天花、霍乱等疾病,使玛雅人大量死亡,玛雅文明最终消亡。据此可知

A.古代文明无法应对疫病                   B.疫病有利于世界秩序重建

C.疫病影响文明发展进程                   D.文明存续取决于医疗水平

11.哥伦布远洋航行前与西班牙王室达成协议:在探航成功以后,哥伦布拥有在那些领地内获得的各种财富的1/10,并一概免税;赋予他在新领地内的商务裁判权;他有权对开往新领地的一切船只投资、控股、分红1/8。许多航海者都签订了类似的协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王室奢侈享乐的需求                      B.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

C.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                       D.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12.据学者研究,1617世纪,中国白银生产规模变化不大,产银量基本停留在年平均十万两左右,与美洲、欧洲及日本的产银量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而中外金与银比价却发生了如下变化。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市场贵金属持续升值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C.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D.中国与英国的物价趋于平衡

13.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可可树原产中南美洲,1617世纪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茶则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这表明

A.世界贸易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B.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交换

C.早期殖民扩张以农业为主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414世纪时,彼特拉克曾远赴巴黎、科隆等地寻觅古典希腊文书籍,为后世共留下300多卷古代手稿。薄伽丘的古典藏书成果也很丰硕,佛罗伦萨的圣斯皮托修道院因其死后捐出的私人藏书而获殊荣。这一时期文艺先驱广泛收藏古籍的主要目的是

A.挖掘古典文学价值                          B.传播人文主义观念

C.维护宗教神学地位                          D.集中批判封建统治

15.宗教改革后,新教地区许多天主教仪式被废除,在规定日子吃斋的习俗被取消,七大圣礼中只保留了洗礼和圣餐礼。婚礼不再被认为是圣礼,仍在教堂里举行,但成为一种俗人的庆典。这表明宗教改革

A.简化仪式提倡信仰得救                   B.建立了独立的民族教会

C.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促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618世纪初,化学界普遍相信“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入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应,否认了所谓燃素分解,从而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A.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B.近代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

C.拉瓦锡挑战经典力学体系               D.科学与神学在艰难斗争中前行

17.下文为1649120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

国王查理一世: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查理一世: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布拉德肖: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

据此可知,国王与法官观念的冲突在于

A.政教合一与社会契约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

C君主立宪与直接民主                       D.世袭王权与自由平等

18.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一度被当作革命对象。为了从精神上和旧时代决裂,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理念接轨,革命者将其中的“圣母院”强行改名为“理性庙”。这说明当时

A.抨击教会是大革命初衷                   B.理性精神成为国人共识

C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地位                   D.革命浪潮冲击传统思想

19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印度的森林进行了无节制、无计划地滥砍滥伐,造成巨大危机。60年代,为了保护和改善印度森林,英国在印度专门设立林业部门,出台相关法案,邀请德国专家管辖,使印度森林管理步入世界先进管辖体系。这反映了

A.英印森林保护意识淡薄                   B.殖民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C.英国推动了印度近代化                   D.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影响

2019世纪中期,英国伦敦政府将原先亨利八世的狩猎森林更名为摄政公园,并向公众开放。许多市民涌入公园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泰晤士报》也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君主复辟拥有社会基础                   B.报刊媒体影响市政建设

C.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D.绿色环保意识得到普及

21.美国独立之后北方工业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为了同欧洲竞争,北方各州迫切需要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南方各州的经济命脉是种植棉花,其中约90%出口到欧洲国家,所以南方要求低关税。美国南北方各州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

A.黑人奴隶存废问题矛盾尖锐            B.美国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

C.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2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要求德国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提醒消费者避免在市场上买到来自德国的劣质产品。20世纪初,德国制造业占据了领先地位,“德国制造”变成制作精巧和质地优良的“金字招牌”。下列有助于“德国制造”声誉变化的因素是

A.“铁血政策”扫清发展的障碍          B.有广阔的殖民地提供原料市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        D.工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231869107日,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允许平民拥有西式船舶布告》,宣布:“自今日起,百姓可自由购买西式帆船、蒸汽船。”但日本这一时期拥有购买蒸汽船资本的商人少之又少,近代海运业单一依靠民间发展很难起步。针对上述现象,日本政府

A.扶植财阀经营运输                          B.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C.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4.巴黎公社领导者欧仁·鲍狄埃在亲眼见证公社惨遭镇压后,创作了《国际歌》,其中“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极具感召力。1888年《国际歌》初次演唱,就在法国北部工人运动活跃的地区流传开来,后被译为多国语言广为流传。这表明

A.巴黎公社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        B.社会主义政权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人运动的斗争方式具有空想性       D.无产阶级联合的愿望日益迫切

25.墨西哥第一次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18887月报纸上刊登的《共产党宣言》;1896年巴西工人报纸《社会主义者》创刊,该报的副标题是“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巴西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份报纸;1898年《资本论》第一卷被译成西班牙文,随后便在拉丁美洲传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实现了自身和全人类解放               B.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

C.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D.促进当地工人阶级的觉醒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3世纪,蒙古一系列扩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除了人员伤亡,战争中屡次出现屠城的情况,许多地区的生产力因此遭到严重破坏,长期无法恢复。

蒙古统治者在被征服地区广修道路、桥梁,建立完善的驿站制度。商队得到军队保护,商业税得以降低,……商品、人员甚至思想等都有了较大范围的交流和沟通。……出现过如马可·波罗这样的大旅行家。

这一时期,文化借助广大的欧亚大陆商贸网络得以广泛传播。……中国的山水画技法传播到伊利汗国,形成了新的风格,并最终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伊利汗国的蓝色颜料群青也被应用到元朝的瓷器制作中,产生了青花瓷的新品种。……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和伊斯兰教的传播,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都先后皈依了伊斯兰教。……16世纪,金帐汗国败于俄罗斯,但俄罗斯文化中也大量继承了蒙古的因素。

——摘编自《历史读本·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贸易,最远可至中国。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货物经由穆斯林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如果能绕开穆斯林中间商,找到通向亚洲市场的直接途径,将会给欧洲商人带来巨大利润。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古帝国扩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

 

27.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深刻改变着社会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下表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为1)。

年份

传统行业

新兴行业

毛织品

亚麻布

水车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1750

10

10

10

10

10

10

——

1800

14

30

171

24

67

21

10

1850

22

73

279

267

833

106

560

1900

72

54

254

788

3372

532

24027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材料二  

1801年,英国第一次人口统计,伦敦的人口是100万,50年后是260多万。1832年,城市里富有的中产阶级为了躲避霍乱向伦敦西部郊区搬迁,但还得每天回到城市上班。19世纪中期,英国大城市之间的铁路已经铺好,这意味着人们来伦敦更方便了。为避免蒸汽机车带来的污染,火车站多被建在市郊。1854-1855年,每天大约有20万人进出伦敦,大都市开始潮汐式的通勤。

18602月,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正式动工。18631月,人类第一班地铁列车从帕丁顿站开出。地铁平时每15分钟一班,高峰期每10分钟一班,第一年就运送了1000万人。把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任务交给了地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面的大拆大建,漫步伦敦时,还能感受到莎士比亚时代的风貌。大规模地铁建设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摘编自巴克勤《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兴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伦敦修建地铁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影响的认识。(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晚期,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之后运往阿姆斯特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全球贸易量急剧增长,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全球的商业网络中。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矛盾发展到了顶点。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身就潜藏着生产与销售、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矛盾,而在世界市场条件下,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放大,以致在世界各国形成连锁反应。

——摘编自丰子义《“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连贯)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2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A

D

D

B

A

C

C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B

D

D

C

D

C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

1)和平方式:丝绸之路开通;经济贸易往来。(4分,方式2分,表现任答12分)

暴力方式:蒙古西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4 分,方式2分,表现任答12分) (两种方式的表现中答出思想文艺交流、科学技术传播、宗教传播、人员迁移等,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8分)

2)引发大规模民族迁徙;促进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发展;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客观上推动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或造成人口减少,破坏生产)。(8分,任答4点即可)

3)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间和平交流。(2分,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

 

27 20分)

1)趋势:传统行业缓慢增长;新兴行业增长迅猛。(4分)

原因:工业革命成果集中在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相较于传统行业革新阻力较小;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受专利制度的保护;工厂集中生产提升效益。(6分,任答3点即可)

2)原因: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潮汐问题(交通拥堵);城际铁路的修筑增大了市内交通压力。(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带动了城市大规模扩张;保护了城市布局和老街区风貌。(4 分,任答2点即可)

3)应该辩证地看待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一方面带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城市环境问题、阶级对立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 12分)

评分说明:观点2分;阐述8分(多史实多角度4分,逻辑连贯4分);结论2分。

示例:观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

阐述:一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促进了全球人口的迁徙和物种交流。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和贸易量的增加。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展存在危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料、劳动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协作,世界贸易的风险逐步加剧。18 世纪从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中期,欧洲普遍发生工人阶级革命斗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危机逐步加剧。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展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也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