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厌学说再见(嵇旭明)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8 点击:
次
我和厌学说再见
——六年级心理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厌学情绪"的表现及常见原因。
2. 情感目标:接纳消极情绪,减少因厌学产生的自责或焦虑。
3. 行为目标:学会3-5种缓解厌学情绪的方法,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二、教学准备
材料:匿名问卷(课前调查)、PPT、视频片段(如《鹬》皮克斯短片)、白纸/彩笔、"能量瓶"模板。
环境:教室桌椅布置成小组讨论形式(4-6人/组)。
三、教学流程
1. 暖身活动:情绪猜猜猜(5分钟)
活动:教师出示表情包图片(疲惫、烦躁、无聊等),学生用肢体动作模仿并猜测情绪名称。
过渡:"这些情绪可能悄悄出现在学习中,今天我们聊聊如何面对它们。"
2. 认识厌学情绪(10分钟) 小组讨论:
用课前匿名问卷结果(如"你是否曾不想上学?原因是什么?")引出话题,保护隐私。
提问:"厌学=懒惰吗?"引导学生区分情绪与行为。
教师总结:
厌学的表现:拖延、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学习等。
常见原因:学习压力、缺乏兴趣、人际关系、自我否定等。
3. 情境分析与应对(15分钟)
情境卡牌:每组抽取一个案例(如"小A因考试失败觉得自己很笨"),讨论:
(1)案例中的情绪是什么?
(2)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帮助他/她?
全班分享:教师归纳方法(如分解目标、积极暗示、寻求帮助等),并播放《鹬》短片片段,强调"挫折中成长"。
4. 我的"能量加油站"(15分钟)个人活动:
发放"能量瓶"模板(画一个空瓶子),学生在瓶内写下或画下:
① 一个自己的学习优势(如"数学计算快")。
② 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5分钟")。
③ 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如"错题是进步的机会")。
自愿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能量瓶"内容,增强同伴支持。
5. 总结与行动(5分钟)
教师引导:
"厌学情绪像乌云,乌云会飘走,但我们需要一把伞——今天学的方法就是你的伞。"
课后任务:
制定"一周小目标"(如"每天先完成一科作业再休息"),下次课分享进展。
四、注意事项
1. 保密与尊重:强调课堂中不评判他人分享的内容。
2. 差异化引导:对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可鼓励用绘画代替语言。
3. 家校合作:课后发送"家长小贴士",建议关注孩子情绪而非单纯指责。
五、延伸资源
绘本推荐:《学习没那么讨厌》(日本·松永畅史)。
心理游戏:用"Minecraft教育版"设计闯关游戏,隐喻"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活动与讨论,帮助学生将厌学情绪正常化,并赋予他们主动应对的工具,契合六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