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坏脾气说再见》心理课教学设计(嵇旭明)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8 点击:
次
《和坏脾气说再见》心理课教学设计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嵇旭明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坏脾气的表现及负面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增强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力。
3.行为目标:掌握2-3种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情绪卡片(愤怒、焦虑、委屈等)、气球若干、白纸、彩色笔。
多媒体:PPT(含情绪相关图片、短视频)。
道具:"情绪温度计"挂图(标注情绪强度等级)。
三、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气球大爆炸(5分钟)**
1. 每组学生吹一个气球,象征"坏脾气"。
2. 讨论:
"气球一直充气会怎样?"(类比情绪积压的后果)
"如何安全释放气球里的空气?"(引出情绪需要合理释放)。
(二)主题活动
1. 认识坏脾气(10分钟)
情境讨论:PPT展示案例(如:因被误会而摔东西)。
提问:
"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当时可能有怎样的感受?"
知识链接:讲解"情绪ABC理论"(事件→想法→情绪)。
2. 情绪调节妙招(15分钟)
小组竞赛:每组讨论并分享1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法、运动等)。
角色扮演:
情境:"好朋友弄丢了你的书还嘲笑你"。
任务:用学到的方法冷静处理,全班点评改进。
可视化工具:
学生绘制"我的情绪急救包"(写下适合自己的3个方法)。
(三)总结升华(5分钟)
名言共勉:"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毕达哥拉斯
行动倡议:发起"21天情绪观察计划",每天记录一次情绪变化。
四、课后延伸
1.家庭任务:与家长一起制作"家庭冷静角",约定情绪爆发时的暂停方式。
2.推荐资源:动画短片《头脑特工队》、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应对表现。
通过"情绪急救包"作品分析学生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注意事项
1. 避免让学生公开分享个人负面经历,保护隐私。
2. 强调"坏脾气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与它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