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张美玲)点亮同理心之光,培育温暖心灵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7  点击:
点亮同理心之光,培育温暖心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同理心的含义,知道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识别他人情绪,并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

(二)情感目标

1. 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同身受他人的情绪和感受,激发同理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感受的意识,提升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度。

(三)行为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表达同理心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同理心与人沟通。

2. 通过实践,减少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通过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理心的概念,激发其同理心。

2. 指导学生掌握识别他人情绪和表达同理心的技巧。

(二)教学难点

1. 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站在他人角度理解问题。

2.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人际交往中的实际行动,持续运用同理心。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体验法:借助游戏,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初步体会同理心。

2. 情景模拟法: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练习运用同理心。

3. 案例分析法: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深化对同理心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分享同理心运用的经验。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同理心相关的故事、案例,制作成PPT或小视频,如《盲人摸象》改编故事、生活中的人际冲突案例。

2. 准备游戏道具,如“情绪卡片”“情景模拟道具”。

3. 设计“同理心实践任务单”“同理心自我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导入主题(5分钟)

1. 游戏:情绪猜猜乐
教师准备若干张写有不同情绪词汇的卡片,如“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等。邀请8 - 10名学生,分成4 - 5组,每组两人。每组一人抽取卡片,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演卡片上的情绪,另一人猜出情绪词汇。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2. 互动引导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在表演和猜测情绪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对方表达的情绪的?有没有遇到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这个游戏中,你能想到在生活中理解他人感受有多重要吗?通过互动,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理心。

(二)故事启迪,理解概念(10分钟)

1. 故事讲述
教师借助PPT,讲述改编版《盲人摸象》的故事:一群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用手摸。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条绳子,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把扇子,他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这时,一位智者路过,了解情况后,引导他们互相交换位置,去感受对方摸到的部分。盲人照做后,终于对大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思考讨论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盲人一开始会争论不休?当他们交换位置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理解他人的角度和感受有了哪些新认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想法。

(三)情景模拟,体验同理(15分钟)

1. 情景设置
教师创设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情景一,课间,小明不小心把小红的铅笔盒碰掉在地,文具散落一地,小红很生气。情景二,考试成绩公布后,小辉没考好,趴在桌子上伤心哭泣。情景三,学校组织拔河比赛,小刚因生病没能参加,看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他很失落。

2.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求扮演当事人的学生真实表现出相应的情绪,其他组员尝试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其感受,并进行安慰或沟通。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扮演和沟通中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同理心。

(四)案例分析,掌握技巧(10分钟)

1. 案例展示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个案例:案例一,在公交车上,一位老人提着很多东西,摇摇晃晃站不稳,旁边的年轻人看到后,主动起身让座,并帮忙把老人的东西放好。案例二,小莉和朋友约好一起出去玩,朋友却临时爽约,小莉很生气,打电话指责朋友,朋友也很委屈,两人大吵一架。

2. 分析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分析两个案例。讨论内容包括:案例一中年轻人的行为为什么让人感到温暖?他是如何运用同理心的?案例二中两人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他们能运用同理心,应该怎么做?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总结识别他人情绪和表达同理心的技巧,如注意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倾听他人的想法、用恰当的语言和行动表达理解和关心等。

(五)实践演练,巩固提升(5分钟)

1. 情景应对
教师再次给出几个模拟情景,如同学被老师批评后心情低落、弟弟妹妹心爱的玩具坏了很伤心等。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情景,运用刚刚学到的技巧,进行模拟沟通。

2. 互相评价
模拟结束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指出对方在运用同理心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互相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同理心技巧。

(六)总结升华,激励践行(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同理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运用技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运用同理心,理解和关心他人,让生活充满温暖。

2. 制定计划
发放“同理心实践任务单”,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同理心实践计划,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同理心。学生完成后,自愿上台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

1. 设立“同理心小天使”评选:在班级内设立“同理心小天使”评选活动,每周评选一次。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能主动运用同理心,理解和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学习。

2. 开展家庭同理心活动:通过家长会或家长群,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性和方法,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开展同理心体验活动,如角色互换游戏等,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