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玲)直面挫折,向阳而生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让学生清晰理解挫折的定义,认识到挫折在生活中不可避免。
2. 帮助学生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既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也能产生积极意义。
(二)情感目标
1.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减轻对挫折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韧精神,增强心理韧性。
(三)行为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鼓励学生在遭遇挫折后,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本质和影响。
2. 指导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实用策略。
(二)教学难点
1. 转变学生对挫折的负面认知,使其树立积极的挫折观。
2. 引导学生将应对挫折的方法内化为实际行动,提升挫折承受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初步体验挫折,引发思考。
2. 案例分析法:剖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深化对挫折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分享经历和应对方法,互相学习借鉴。
4. 情景模拟法:创设挫折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实践应对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挫折相关的故事、案例,如尼克·胡哲、贝多芬的事迹,制作成PPT或小视频。
2. 准备游戏道具,如拼图、跳绳、气球等。
3. 设计“挫折应对方法记录卡”“课后实践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挫折(5分钟)
1. 游戏:拼图挑战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拼图。宣布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完成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小组获胜。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故意缩短时间,增加难度,让部分小组无法按时完成。
2. 分享交流
游戏结束后,邀请未能完成拼图的小组代表分享感受,如“当发现无法按时完成拼图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种感觉和生活中遇到的哪些情况类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挫折,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故事启迪,认识挫折(10分钟)
1. 故事分享
教师借助PPT或播放小视频,讲述尼克·胡哲的故事。尼克·胡哲生来没有四肢,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激励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
2. 思考讨论
故事讲完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尼克·胡哲遭遇了哪些挫折?他是如何应对的?从他的经历中,你对挫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假如你是尼克·胡哲,面对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既会带来挑战,也能成为成长的机遇。
(三)案例分析,剖析挫折(15分钟)
1. 案例展示
展示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心情低落,甚至开始逃避学习。案例二,小红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因失误未能获奖,她认真反思,加强训练,准备下次比赛。案例三,小刚在和朋友玩耍时发生矛盾,被朋友孤立,他主动沟通,化解了矛盾。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讨论内容包括:案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们的应对方式产生了什么结果?你认为更好的应对方法是什么?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应对方式,认识到积极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四)方法指导,应对挫折(10分钟)
1. 头脑风暴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应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应对挫折的经验。每组记录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
2. 总结方法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出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如正确认识挫折,调整心态;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冷静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寻求他人帮助,获取支持等。教师对每个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情景模拟,实践方法(5分钟)
1. 情景设置
创设几个挫折情景,如在运动会上摔倒受伤,比赛失利;被老师批评;和家人发生矛盾等。
2.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组选择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刚刚学到的应对方法,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应对挫折的方法。
(六)总结升华,激励行动(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挫折的定义、影响以及应对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挫折,用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战胜挫折。
2. 制作卡片
发放“挫折应对方法记录卡”,让学生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应对挫折方法,并在卡片上写下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学生完成后,可互相交流分享,强化应对挫折的信心。
六、教学延伸
1. 开展“挫折应对小能手”评选活动:在班级内设立评选机制,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挫折的表现,每周评选出“挫折应对小能手”,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
2.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发放“课后实践任务单”,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一周内遇到的挫折以及应对过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