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张美玲)分享阳光,快乐成长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7  点击:
“分享阳光,快乐成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清晰阐述分享的概念,理解分享在人际交往与个人成长中的价值,知晓分享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情感和知识的交流。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意愿,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心与同理心,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行为目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主动与他人分享,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妥善解决分享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分享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掌握分享的技巧与方法。

2. 难点: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帮助他们将分享行为从被动转为主动,养成长期稳定的分享习惯。

三、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法、故事引导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分享有关的故事、绘本,如《彩虹色的花》《石头汤》,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PPT或动画视频。

2. 准备游戏道具,如零食、小玩具、绘画工具等。

3. 设计“分享行为自我评价表”和“分享之星”荣誉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引出主题(5分钟)

1. 游戏:糖果大传递
教师将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开始依次传递糖果。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持有糖果的学生要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是玩具、书籍或有趣的经历。介绍结束后,将糖果分享给身边的同学。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享。

(二)故事启迪,理解分享(10分钟)

1. 故事讲述
教师借助PPT或动画视频,生动地讲述《彩虹色的花》的故事。故事讲述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彩虹色的花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瓣送给别人?它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是彩虹色的花,你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为什么?

2.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自己也能收获满足和幸福。

(三)角色扮演,体验分享(15分钟)

1. 情景设置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个情景:情景一,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带了一本新的漫画书,其他同学都很感兴趣,围过来想要一起看。情景二,美术课上,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忘记带彩笔了,向周围的同学求助。情景三,学校组织义卖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闲置的物品进行售卖,将所得款项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2.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和想法,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分享。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分析表演中哪些行为体现了分享,分享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3.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分享经历?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通过反思,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认识到在分享过程中需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四)小组讨论,掌握技巧(10分钟)

1. 问题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在分享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分享更加顺利和愉快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在分享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小组分享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将学生提出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如分享时要大方主动、尊重他人的意愿、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轮流分享等,并写在黑板上。通过总结分享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享行为。

(五)实践活动,巩固分享(5分钟)

1. 分享活动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零食、小玩具或绘画工具等物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分享技巧,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2. 交流反馈
分享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在分享过程中,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交流反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享的认识和理解。

(六)总结升华,激励行动(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分享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分享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分享,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2. 评选“分享之星”
发放“分享行为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课堂表现,评选出本节课的“分享之星”,为他们颁发“分享之星”荣誉卡片,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分享的行为。

六、教学延伸

1. 设立“分享角”:在班级内设立“分享角”,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玩具、手工作品等带到学校,放在“分享角”与其他同学分享。定期组织“分享角”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分享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开展家庭分享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一次分享活动,可以分享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情、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新学会的技能等。请家长将分享过程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