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玲)做情绪的小主人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做情绪的小主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情绪失控的危害以及有效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视自身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认同感。
3. 行为目标:学生熟练掌握多种情绪控制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妥善应对负面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帮助学生清晰认识不同情绪,理解情绪产生机制,系统掌握实用的情绪控制方法。
2.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克服冲动,有意识地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形成长期稳定的情绪管理习惯。
三、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有关情绪管理的动画短片、故事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情绪卡片”“情绪温度计”“情景模拟道具”,以及“情绪管理秘籍手册”。
3. 设计“情绪控制自我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开场,感知情绪(5分钟)
1. 游戏:情绪猜猜乐
教师提前准备写有各种情绪词汇的卡片,如“高兴”“生气”“伤心”“害怕”等。邀请8 - 10名学生,分成4 - 5组,每组两人。每组一人抽取卡片,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演卡片上的情绪,另一人猜出情绪词汇。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2. 引导讨论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在游戏中,扮演情绪和猜测情绪时,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刚刚表演的情绪中,能说出这些情绪给身体带来的不同感觉吗?借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不同情绪。
(二)认识情绪,探寻根源(10分钟)
1. 动画引入
播放一段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动画短片,内容包含多种情绪场景,如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喜悦、和朋友吵架的愤怒、丢失心爱的东西的伤心等。
2. 互动分析
播放结束后,教师暂停画面,提问:短片中的主人公都出现了哪些情绪?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产生这些情绪呢?组织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情绪产生的原因,如事件本身、个人想法和期望等。同时介绍常见的基本情绪类型,帮助学生对情绪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情景模拟,体悟危害(15分钟)
1. 情景设置
展示三个情景:情景一,课间,两位同学因为争抢乒乓球拍,互不相让,最后大打出手。情景二,考试成绩公布后,一名同学因为没考好,情绪低落,撕毁了试卷,拒绝与他人交流。情景三,小组活动时,组长因组员未按时完成任务,大发雷霆,导致小组氛围紧张,活动无法继续。
2.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情景中人物情绪失控带来的后果,并思考如果自己是当事人,会如何做。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也有过情绪失控的经历?造成了什么后果?通过反思,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情绪失控的危害,增强控制情绪的意识。
(四)分享交流,学习方法(10分钟)
1. 头脑风暴
教师提问: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平时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倾诉等。
2. 系统讲解
教师结合黑板上的方法,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例如,讲解深呼吸的正确方法: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重复几次。同时介绍转移注意力的多种方式,如听音乐、做运动、看书等。此外,强调向家人、朋友倾诉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宣泄情绪的途径。
(五)实践演练,巩固提升(5分钟)
1. 情景应对
教师再次给出几个模拟情景,如被老师批评、和家人发生矛盾、参加比赛失利等。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情景,运用刚刚学到的情绪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应对。
2. 互相评价
模拟结束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指出对方在应对情绪时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互相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情绪控制方法。
(六)总结回顾,承诺行动(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情绪的类型、产生原因、失控危害以及控制情绪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做情绪的主人。
2. 制定计划
发放“情绪管理秘籍手册”,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情绪管理计划,写下在遇到不同负面情绪时打算采用的应对方法。学生完成后,自愿上台分享自己的计划,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
1. 设立“情绪管理小标兵”:在班级内设立“情绪管理小标兵”评选活动,每周评选一次。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对能够有效控制情绪、积极应对负面情绪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2. 开展亲子活动:举办“亲子情绪管理”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通过亲子游戏、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学习与孩子沟通和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