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杨丽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放学了》教学设计
宜兴市实验小学 杨丽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和故事分享,知道放学之后如何安排时间,有初步的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交流讨论和动手实践,学习、借鉴和分享放学之后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时间,体验在一定时间里成功完成活动要求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活动准备:ppt、实验材料、时间轴、小卡片
活动过程:
暖身活动:
1、演绎“快”和“慢”: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演一演。
2、采访:为什么演小白兔和小乌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和放学了以后有关的话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心理课堂的每时每刻都在“育心”,包括课前热身环节。一方面,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走进课堂;另一方面,通过创设“动物学校”的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出话题。】
组织教学:上课,起立。
一、聊一聊,初步感知。
1、交流:小朋友们放学以后做些什么?心情怎样?
2、制作放学活动卡:把放学后做的事情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在小卡片上。
3、分享: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做这些事情的?当时的感受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与交流活动,学生回忆放学后的自身经历,有初步的时间意识,为后面的合理安排时间作铺垫。】
二、听一听,引发思考。
1、出示小猴皮皮放学后的故事。
2、交流: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说说当时的心情。
3、思考:皮皮的安排合理吗?那到底该怎样合理安排呢?(板书:合理安排)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中小猴子皮皮的经历,引导学生充分回忆每天自己放学之后的安排,乐于交流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
三、做一做,寻找方法。
1、出示实验规则:在两分钟内将所有物品放入杯中,再盖好盖子,不能破坏实验材料。
2、结束活动,老师采访: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做法?
相机小结:时间就像这个杯子,它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橘子是最大的,它代表了最重要的任务,核桃和豆子代表了生活中的其他的小任务,大米代表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重要事情要先做(板书:分清主次,充分利用)然后再做其他事。
4、用上总结的好方法,再次实验。
5、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罐子里面装学问”的科学实验,学生分组展开合作探究,进行学科融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人及我地学习、借鉴和分享放学之后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的正确方法,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后的积极情感。】
四、排一排,合理规划。
1、学生拿出前面写的放学后活动卡,在时间轴上按事情的先后顺序从前往后贴好,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谈方法。(板书:专心致志)
3、分清事情的主次后,如何分配时间?根据时间长短,用彩笔在时间轴上涂色。
4、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涂色活动,学生从被动接受时间安排向主动规划转化,有效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高效运用时间。】
五、练一练,总结延伸。
1、相机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总结: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时间的长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充分的利用,来增加时间的宽度,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把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做时间的小主人。
3、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规划时间,完成规划表。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通过制作时间规划表,学生将课堂所得,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会分辨和处理轻重缓急程度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