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勇敢的孩子》
作者:朱云萍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做个勇敢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勇敢的含义,明白勇敢和鲁莽的区别。
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判断什么是勇敢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游戏、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树立勇敢的意识。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明白真正的勇敢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害怕、不退缩。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勇敢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培养勇敢品质的积极性。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勇敢,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时,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行动。
纠正学生对勇敢的错误认知,避免将勇敢与鲁莽混淆。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勇敢主题相关的故事、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如眼罩、气球、绳子等。
3. 布置教室,营造安全、轻松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勇敢面对挑战的视频片段,如攀岩、走高空绳索等。
2. 提问学生:“在这些视频中,小朋友们都遇到了什么挑战?他们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勇敢的孩子?”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勇敢的含义。
(二)认识勇敢(10分钟)
1. 展示一些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如遇到坏人、独自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情境下,勇敢的人会做些什么。
2. 讲述一个勇敢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思考:司马光的行为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表现?他的勇敢体现在哪里?
3. 结合图片、故事和生活实际,讲解勇敢的定义:勇敢就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害怕、不退缩,敢于面对,勇于行动。同时强调勇敢和鲁莽的区别,鲁莽是不考虑后果、盲目行动,而勇敢是在了解情况后,有信心、有方法地去解决问题。
(三)勇敢体验(20分钟)
1. 蒙眼穿越障碍物游戏
游戏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让代表戴上眼罩,在教师的引导下,穿越前方摆放的障碍物,如椅子、气球、绳子等。
游戏目的:通过让学生在黑暗中尝试穿越障碍物,感受面对未知和困难时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步伐,克服恐惧。
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予口头的提示和鼓励,但不能直接触碰正在穿越的成员;代表完成穿越后,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2. 挑战自我环节
活动内容: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白纸,让他们写下自己平时最害怕的事情,如害怕公开演讲、害怕和陌生人打招呼等。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写下的内容,并尝试说出自己可以尝试去克服这些恐惧的第一步。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恐惧所在,通过思考和分享,培养他们敢于面对自己恐惧的勇气,同时学会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四)勇敢的行为讨论(1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2. 针对学生分享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这些勇敢行为背后,是什么支撑着人们做出勇敢的选择?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勇敢动机和品质的意识。
3. 结合学生的讨论,补充和拓展一些勇敢的例子,如消防员勇敢地冲进火海救人、医生勇敢地面对传染疾病等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勇敢的内涵。
(五)勇敢行动制定(1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一周内或一个月内)的勇敢行动计划,包括目标、具体行动和预期结果。例如,学生可以计划在一周内勇敢地在课堂上主动发言一次,或者勇敢地向邻居借一个物品等。
2. 学生完成计划后,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计划,其他成员可以给予鼓励和建议。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计划进行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计划。
(六)总结与激励(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勇敢的定义、体验活动、行为讨论和行动计划等,强调勇敢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勇敢品质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将自己的勇敢计划付诸行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成为勇敢孩子的潜力,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教学延伸
1. 在班级的“心灵成长记录卡”上设置一个“勇敢行动打卡”板块,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按照计划勇敢行动的经历和感受,教师定期检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开展“勇敢之星”评选活动,每月评选出在勇敢行为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培养勇敢的品质。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父母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并和父母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支持自己培养勇敢的品质,同时让父母监督自己按照计划实施勇敢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