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我自己》
作者:朱云萍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我喜欢我自己》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至少三个优点。
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外表和内在品质。
掌握一些表达“我喜欢我自己”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游戏、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欣赏和接纳之情。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培养学生表达“我喜欢我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接纳和喜欢自己,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有较高否定态度的学生的心理转变。
三、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与主题相关图片、视频和故事。
2. 准备“优点大爆炸”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彩色卡片、笔等。
3. 安排教室桌椅,以便小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音乐视频(如《阳光彩虹小白马》),视频中包含年轻人自信、快乐的生活场景。
2. 音乐结束后,提问学生:“刚才在视频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喜欢我自己。
(二)认识自己(15分钟)
1. 讲解自我概念
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自我的概念,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举例:“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和才能。”
2. 发现自己的优点——优点大爆炸
分发彩色卡片和笔给每个学生,告诉学生:“现在,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优点,把你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方面写在卡片上,可以是一项才能,也可以是性格上的优点,我们一会儿会分享。”
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间。
时间到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写下的优点。其他成员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一个最特别的优点,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更多自己的优点。
(三)接纳自己(20分钟)
1. 讲述接纳自己的重要性
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外貌、成绩等原因不喜欢自己,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习和生活等,向学生阐述接纳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举例:“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特别矮,总是为此自卑,不敢和别人交朋友。后来,他逐渐认识到,身高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开始接纳自己的身高,变得更加自信,并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2. 看视频,谈感受
播放一段关于一个曾经自卑但不接纳自己的人,后来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调整,最终接纳自己并取得成功的视频片段。
视频播放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的人物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从接纳自己开始变得自信和优秀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接纳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四)表达“我喜欢我自己”(15分钟)
1. 角色扮演
设置不同的情境,如面对镜子、向朋友介绍自己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如何表达“我喜欢我自己”。
角色扮演结束后,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谈谈从表演中看到了哪些表达喜欢自己的方式。
教师进行总结,展示一些表达“我喜欢我自己”的话语和行为方式,如微笑、积极的眼神交流、对自己说肯定的话语(“我很棒,我可以做到!”)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
(五)深化拓展(5分钟)
1. 请学生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几遍“我喜欢我自己”,然后做三次深呼吸,感受内心的变化。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一周时间,每天记录一件自己做得好或者值得表扬的事情,并在周末与家长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一步强化“我喜欢我自己”的意识。
(六)总结与结束(5分钟)
1.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和表达“我喜欢我自己”的方法等。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就能拥有自信和快乐的人生。
2. 结束
播放一段积极向上的音乐(如《我相信》),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大声说出“我喜欢我自己!”
教师向学生表示祝福和感谢,期待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自己的喜爱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