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作者:朱云萍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次
《换位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
使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解决人际冲突。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意识,改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和重要性。
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卡片、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视频:两辆汽车在道路上发生轻微刮蹭,两位车主下车后互相指责,互不相让,导致交通堵塞,周围的车辆和行人纷纷侧目,有人不满地皱眉头,有人摇头叹气。
2. 提问引导: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车主,你会怎么做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换位思考。
(二)认识换位思考(10分钟)
1.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
通过PPT展示换位思考的定义: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
举例说明: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心里肯定不太舒服。但是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可能是被人群挤着了,或者是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脚,心里也会很愧疚,这样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反而可能会选择原谅他。
2. 观看图片,加深理解
展示一组对比图片:一幅是两个小朋友在争抢一个玩具,互不相让;另一幅是两个小朋友互相商量,一起轮流玩同一个玩具,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玩一个玩具,第二幅图中两个小朋友都能开心呢?这是因为他们在第二幅图中做到了换位思考,想到对方也想玩玩具,所以通过商量找到了双方都满意的方式。
(三)换位思考的重要性(15分钟)
1. 开展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
给出一些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场景,如“同桌未经允许拿了你的文具”“室友在休息时间大声打电话影响你休息”等。
让小组成员讨论在这些场景下,如果不换位思考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而如果进行换位思考,问题又会如何解决。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2.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几个真实的校园生活案例(可以是之前收集到的学生之间的矛盾事件),如因为值日卫生问题产生矛盾、在小组合作中意见不合等。
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化解矛盾。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强调换位思考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换位思考的方法(15分钟)
1. 角色扮演活动
设置几个情景,如“顾客和服务员”“老师和学生”等。
每个情景邀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一组按照常规的方式处理事情,另一组尝试通过换位思考来处理。
表演结束后,让台下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处理方式更好?好在哪里?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评价,总结出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如“用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感受”“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等,并写在黑板上。
2. 换位思考训练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一个简短的人际关系场景,如“你的父母因为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批评了你”。
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在这个场景中的第一反应,然后再站在父母的角度重新思考,写下父母可能的想法和感受,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回应。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训练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强调换位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技能,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拓展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至少运用一次换位思考来解决人际冲突,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鼓励学生将换位思考延伸到家庭、社区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