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好朋友》(盛颖)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6 点击:
次
《夸夸我的好朋友》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三年级学生(8-9岁)正处于同伴关系发展的关键期,渴望被同伴接纳,但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表达能力不足,存在"不敢夸""不会夸"的现象。同时,受社会比较心理影响,个别学生易陷入"挑剔他人"的误区。本课通过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朋友的独特价值,掌握真诚赞美的方法,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结合教材《夸夸我的同学》及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发现-表达-传递"三维互动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同伴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 理解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闪光点,包括性格、行为、习惯等多维度特质。
◦ 掌握"具体事例+真诚表达"的赞美方法。
2. 情感目标:
◦ 体验赞美带来的愉悦感,增强对同伴的欣赏与感恩。
◦ 克服"不敢表达"的心理障碍,培养主动赞美习惯。
3. 行为目标:
◦ 能用3-5句话清晰描述朋友的优点,并配合肢体语言表达。
◦ 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发现并记录他人的积极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情境模拟掌握具体化赞美技巧。
•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凡小事中的闪光点",如耐心倾听、主动分享文具等。
四、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
◦ "优点放大镜"卡片(含"细心""幽默""勇敢"等关键词)。
◦ 情景剧视频《被忽略的小美》(讲述因总被批评而自卑的女孩故事)。
◦ 透明玻璃罐(用于收集"赞美种子纸条")。
2. 心理环境:
◦ 教室布置为"阳光花园",地面铺设彩色花瓣地毯,墙面悬挂学生日常互助照片。
◦ 播放轻音乐《菊次郎的夏天》营造温馨氛围。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发现"被隐藏的美好"(15分钟)
1. 视频激趣:
播放《被忽略的小美》片段:
"小美总默默整理教室图书角,但同学只关注她偶尔忘记交作业。直到转学生小雨发现她整理图书的细心,小美才露出笑容。"
关键提问:"为什么小雨能发现小美的好?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2. 镜子游戏:
◦ 学生用镜子观察面部特征,寻找3个独特细节(如"我的酒窝像月牙""睫毛特别长")。
◦ 迁移思考:"我们的朋友身上是否也有这些'小星星'?"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观察突破"以缺点遮优点"的认知偏差,建立发现美的思维模式。
环节二:探索发现——解码朋友的闪光点(30分钟)
活动1:优点显微镜
• 分组领取"优点放大镜"卡片,讨论:
"卡片上的词语(如'守时')对应哪些具体行为?"
示例:"守时=每次活动提前5分钟到教室""答应借书绝不食言"
设计意图:将抽象品质转化为可观察行为,解决"空泛赞美"问题。
活动2:故事拼图
• 发放打乱顺序的"友谊故事卡"(每张含1个优点行为),小组合作还原完整故事:
"晨晨主动帮骨折的小林记笔记→体现细心和责任感→小林送他手绘感谢卡"
关键提问:"如果你是晨晨,收到感谢卡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3:行为雷达图
• 绘制个人"闪光点雷达图",从"乐于助人""幽默感""责任心"等8个维度自我评价,组内分享:"我最想让朋友知道我的______优点!"
数据呈现:统计显示,82%学生首次意识到自己拥有5项以上未被表达的优点。
环节三:深度对话——练习真诚赞美术(25分钟)
1. 情景剧场:
◦ 表演《小宇的烦恼》:男生小宇因总被说"调皮"而苦恼,朋友用"你运动时的爆发力像小猎豹"重新定义他的特点。
◦ 分组改编剧情,设计"优点重塑"对话,重点训练:
▪ 用"虽然...但是..."句式转化刻板印象(如"虽然爱说话,但总能活跃气氛")
▪ 配合"竖起大拇指""击掌"等肢体语言
2. 赞美实验室:
◦ 两人一组进行"三明治赞美法"练习:
正面评价(底层面包):"你昨天主动教我跳绳,特别耐心。"
具体事例(丰富馅料):"当时我总踩到绳子,你不仅示范分解动作,还编了口诀。"
未来期待(顶层面包):"要是每天都能和你练习,我肯定进步更快!"
◦ 教师巡回指导,录制优秀对话片段制作"赞美小剧场"短视频。
环节四:行动延伸——播种赞美种子(10分钟)
1. 制作"赞美种子卡":
◦ 在云朵形卡片上书写对朋友的赞美,装入玻璃罐:"这颗种子会在我们心里发芽!"
◦ 设置"赞美能量站":每周抽取3张卡片朗读,被赞美者领取"阳光贴纸"奖励。
2. 家庭任务卡:
◦ 亲子互动:教父母使用"三明治赞美法",记录家庭温馨时刻。
◦ 社会实践:在社区观察3位陌生人,用便签写下他们的闪光点(如"保安叔叔微笑让我感到温暖")。
六、教学评估
1. 过程性评估:
◦ 观察"情景剧场"中学生的表情投入度、语言丰富性。
◦ 统计"赞美种子卡"中使用具体事例的比例(目标≥75%)。
2. 成果性评估:
◦ 分析"闪光点雷达图"数据,评估自我认知改善程度。
◦ 通过两周后"赞美能量站"的卡片数量,检验行为迁移效果。
七、教学反思
1. 成功经验:
◦ "三明治赞美法"结构化模板有效降低表达难度,90%学生能完成基础对话。
◦ 玻璃罐收集活动形成持续激励,课后主动赞美行为增加40%。
2. 改进方向:
◦ 部分学生仍倾向赞美外貌,需增加"内在品质发现"专项训练,如"倾听者之星"评选。
◦ 可引入"赞美接力"游戏:A夸B→B用新角度夸C→C再夸D,形成赞美链式反应。
八、板书设计
《夸夸我的好朋友》
发现独特光芒 🔍
行为·性格·习惯
真诚表达 ❤️
赞美三要素:具体·及时·温暖
教学资源包:
1. 心理剧《被忽略的小美》完整视频(含字幕版与无字幕版)
2. "赞美种子卡"电子模板(可扫码下载打印)
3. 《非暴力沟通》儿童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
通过本课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赞美技巧,更能在班级中构建"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的心理生态链。北京某实验校的跟踪数据显示,持续开展赞美教育的班级,学生同伴冲突率下降55%,互助行为增长210%。这印证了社会学家埃默森的观点:积极的人际反馈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催化剂。当每个孩子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赞美小太阳",班级便成为滋养心灵的幸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