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独一无二的我》(盛颖)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6  点击:
《独一无二的我》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期,开始关注他人评价,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能力不足,易陷入自卑或盲目自大;部分学生则因同伴竞争产生嫉妒心理。通过《独一无二的我》一课,旨在帮助学生从外貌、性格、兴趣等多维度认识自我,理解“独特性”的价值,学会接纳自我并尊重他人差异。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 理解每个人在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独特性。

  ◦ 掌握描述自我特点的词汇(如“细心”“幽默”“擅长绘画”等)。

2. 情感目标:

  ◦ 培养自我接纳的积极心态,减少因比较产生的焦虑。

  ◦ 增强对同伴差异的尊重与包容。

3. 行为目标:

  ◦ 能通过观察、反思和他人反馈全面认识自己。

  ◦ 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分享个人特点,倾听他人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自身独特性。

• 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避免过度关注缺点或盲目自满。

四、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

  ◦ 镜子(每组1面)、A4彩纸、水彩笔、贴纸。

  ◦ “个性拼图”卡片(含不同外貌、性格、兴趣的图片)。

  ◦ 多媒体课件(含双胞胎故事、动物独特性视频)。

2. 心理环境:

  ◦ 布置教室为“探索乐园”,设置“优点树”“个性展示角”。

  ◦ 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氛围。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发现“不一样”(10分钟)

1. 谜语激趣: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学生伸出小手观察,寻找指纹、掌纹的差异,教师用放大镜展示局部特写。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观察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异的初步感知。

2. 故事启发:
播放双胞胎姐妹的故事音频:
“明明和芳芳是双胞胎,妈妈总给他们买一样的衣服。但明明喜欢踢足球,芳芳爱画画;明明说话直爽,芳芳总是轻声细语……”
提问:“为什么双胞胎会有这么多不同?你觉得这些不同重要吗?”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突破“相似=相同”的认知误区,引出“独特性”主题。

环节二:探索之旅——认识“我”的独特印记(25分钟)

活动1:外貌放大镜

• 学生用镜子观察面部特征(如眼睛形状、发际线),记录3个独特细节。

• 小组内分享:“我发现我的______和别人不一样,这让我______。”
示例:“我的耳朵像小贝壳,这让我戴耳环特别好看!”
设计意图:从外貌切入,打破“以貌取人”的刻板印象,培养细致观察能力。

活动2:性格猜猜乐

• 发放“个性拼图”卡片(含“害羞的小兔子”“爱笑的小太阳”等形象)。

• 学生根据卡片描述对应性格,并举例说明自己或同学的类似表现。
示例:“我像‘小太阳’,上次同桌摔倒,我主动扶他起来还讲笑话。”
设计意图:通过具象化比喻帮助学生识别抽象性格特质。

活动3:兴趣万花筒

• 分组完成“兴趣雷达图”:

  ◦ 中心写姓名,8个方向分别标注“运动”“阅读”“手工”等兴趣项。

  ◦ 用贴纸标记最热爱的3项,组内交流:“我最享受______时的感觉,因为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兴趣优势,强化自我认同。

环节三:深度对话——接纳“我”的不完美(15分钟)

1. 情景剧场:
呈现情景剧《小美的烦恼》:

  ◦ 小美羡慕同桌能歌善舞,却因自己五音不全而自卑。

  ◦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美的朋友,会怎么安慰她?”

  ◦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优点+待成长’的组合,就像彩虹有七种颜色才美丽。”

2. 优点轰炸机:

  ◦ 每位学生领取“优点卡”,匿名写下同学的闪光点(如“谢谢你借我橡皮”“你讲的故事特别有趣”)。

  ◦ 随机抽取卡片朗读,被赞美者用肢体语言表达感谢(如比心、击掌)。
设计意图:通过同伴反馈重建自我认知,传递积极心理暗示。

环节四:行动延伸——守护“我们”的多样性(10分钟)

1. 制作个性徽章:

  ◦ 用彩纸剪出心形或星形,绘制代表自己独特性的图案(如乐器、书籍、运动器材)。

  ◦ 佩戴徽章进行“闪亮登场”,大声说出:“我是______,我因______而独特!”

2. 班级公约共创:

  ◦ 讨论:“如何让每个人的不同都成为班级的财富?”

  ◦ 形成公约条目(如“发言时不嘲笑他人观点”“小组活动轮流当组长”)。
设计意图:将自我接纳延伸至群体关系,培育包容性班级文化。

六、教学评估

1. 过程性评估:

  ◦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 记录“优点卡”中提及的个性特征,分析自我认知的全面性。

2. 成果性评估:

  ◦ 收集学生绘制的“个性徽章”,评估其对独特性的理解深度。

  ◦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是否尝试用新视角看待自己与同伴。

七、教学反思

1. 成功经验:

  ◦ 多感官参与(观察、绘画、表演)有效维持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 匿名“优点轰炸”降低了内向学生的表达压力,反馈效果显著。

2. 改进方向:

  ◦ 部分学生对“待成长领域”的讨论较回避,后续可增加“成长树”工具,用树叶贴纸标记进步目标。

  ◦ 可邀请家长参与“家庭优点发现计划”,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八、板书设计

        《独一无二的我》
发现独特印记 🔍 
外貌·性格·兴趣 
接纳不完美 ❤️ 
守护多样性 🌈 


教学资源包:

1. 双胞胎成长故事绘本《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2. 心理小游戏“找不同”电子课件(含20组对比图片)

3. 学生个性徽章制作模板(可扫码下载)

通过本课设计,学生不仅能认知自我独特性,更能在班级中构建“差异共生”的心理安全网,为后续社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