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桌大检阅”,师生共成长
宜兴市西渚小学 盛颖
一、现象描述
一次巡查,我惊讶地发现一个男生的课桌桌面赫然露着两个镂空的大洞。这是怎么回事?放眼全班的桌面,更令我震惊的是:近二十张课桌桌板上都有洞洞,或大或小,或深或浅。这样的现象让我怒火中烧:孩子们是怎么了?不知道爱护公物吗?真想劈头盖脸地把他们骂一顿!强烈的挫败感也随之铺天盖地袭来,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好失败。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箴言在我脑海悄然响起。是啊,人都是有弱点的,何况是孩子,孩子哪能不犯错呢?我慢慢地平息了怒火,既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那就要好好地面对。五年的相处,我应该信任我的孩子们,他们绝不是不可救药的坏孩子,我应该细细地问询事情的始末,搞清楚为何有这么多孩子做相同的错事。
二、问题诊断
下午我就进教室查问,事情的起因清楚了。班级里的一个“好动宝宝”在同桌的一张已经有洞的课桌上深加工,凿穿了这个洞,他特别兴奋和惊喜:原来,桌板是可以凿穿的,只要坚持,再坚持!而后他又在自己的桌板上做实验,两节课坚持不懈地劳作,也凿穿了。于是,他向大伙大肆宣传自己的“创意桌面”:有洞的桌板可以插吸管,抽屉里放上开水、饮料,上课时,前面挡本书,老师不会发现,可以喝个爽;有洞的桌板,下课可以打高尔夫,纸团是球,笔是球杆,这是独一无二的免费球场……
多好的发明啊!“好动宝宝”的如簧巧舌加上现场演示,一时间,教室沸腾了!大伙儿都跃跃欲试,趁我外出学习的空档,班级里掀起了凿洞热潮,也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圆规上尖头、美术课用的剪刀、美工刀,都成了他们的利器,有的甚至买下了专用刻刀,本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工匠精神,他们越凿越勇,一节课不行,第二节接着凿;今天不行,明天接着凿……誓将桌板凿穿,成为了他们人生的一个小目标。我暗想:也许看到穿洞的桌板时,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只是在狂热的喜悦里,他们忘记了是非对错。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反复思量:该如何处理这样大面积的课桌凿洞事件?这样的事情不能轻描淡写地过去,如何才能有效教育,让孩子们铭记这次教训?学业功课固然重要,德育也一样重要啊!
三、行动设想
选择哪一种方式进行教育呢?请家长谈话?罚他们写检讨书、保证书?集体批评一通?好像都可以,好像又达不到我渴求的教育效果。“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解读,我豁然开朗,我要静下心去设计一堂德育班队课,集体的事件需要集体去解决,我要从关心他们的成长出发,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明白凿洞事件错在哪里,今后该如何对待公物。于是,我打算开设一堂《课桌大检阅》的班队课。
四、探索历程
(一)班会议方案
下午第二节是品德课。我先让孩子们收拾完桌面的所有东西,让课桌露出庐山真面目,全班同学来个互相“检阅”。我清楚地看到,桌面干净完好的孩子抬头看着检阅的同学,自信地微笑着;桌面不洁的孩子,低着头脸红了,不敢看前来检阅的同学;桌面出现洞洞的孩子尴尬地用手挡着,一副无地自容的模样……我觉得,孩子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的神色之中。
“课桌是我们的学习伙伴,它每天勤勉地为我们服务,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两个月后,它还要迎来它的新主人。如果你是新主人,你会喜欢怎样的课桌?哪一种课桌你不喜欢?”检阅后,我让他们各抒己见。
“你现在再审视自己的,或旁边桌面的破洞,你觉得它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它像桌子的一张大嘴,正对着我破口大骂,厉声质问我为何这样待它。”有的说:“它像桌子的眼睛,它正气得对着我们翻白眼。”有的说:“它像一面镜子,正映照着我们的内心和品德。”我知道,教育已经触及了他们年轻的心灵,他们已经开始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了。
“错误已经发生,我们必须担起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弥补?”犯错的同学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七嘴八舌地议论,此起彼伏地举手,特别是针对弥补凿洞的错误,他们发挥了令我吃惊的智慧:有的说,可以用能熔化的胶去补一个个破洞;有的说,买张新桌子赔给学校,让下一届的同学开开心心地上学;有的说,下面填上纸团,上面贴个和桌面同颜色的胶带;还有的说,给课桌换个新桌面,因为其他部件还是完好的……上课前的我,其实也没有想好,这事的后续该如何处理。听到“换桌面”三字时,我怦然心动。仔细一查看,桌板是螺丝拧着的。于是集体投票,选择最切实可行又经济实惠的方案:换桌板。我打心眼里觉得欣慰,因为孩子们认识到了错误,并诚心诚意用智慧和行动去弥补。
(二)亲手换桌板
回家后,我上淘宝,反复寻找,终于找到了单独售卖配套桌板的网商。利用微信群和家长商议后,我们约定:买桌板的 20 元,得从孩子自己的零花钱里扣或者让孩子用相应的劳动抵偿,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得自己买单。
新桌板到了,由谁来换?我想到劳动也是一种教育,换桌板是不是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操作?那个“好动宝宝”,其实动手能力很强。我认为,他自己动手去换桌面应该是小菜一碟。周末,我让他爸爸教他,先把桌板换好,记住步骤,周一,他来当师傅,教其他钻过洞的同学换桌板。第二天,我告诉孩子们:“换桌板,得你们自己动手,不能请家长帮助。你其实挺能干的,能把厚厚的桌板凿穿,我相信你也能把新桌板换上。”他们诧异得瞪大了眼睛。
周一中午放学后,我们班的教室俨然成了装修车间,在观摩“师傅”示范后,一个个“小木匠”轮番上阵。拧、卸、撤、换,固、量、敲、拧,“乒乒乓乓”“砰砰砰砰”击打声不绝于耳。几个女孩子也轮流上场,大展身手。第一次拿螺丝刀,“师傅”在旁边悉心指导,耐心鼓励;遇到螺帽被拧滑纹了,他们协商帮助,合力解决;换新成功后,他们欢呼雀跃,大声呐喊。那是我第一次上了“劳动技术课”,也是孩子们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修理”!
(三)习作记感悟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他们大多在日记里的结尾吐露自己的心声,有的写“我明白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我们要爱护,不能破坏。因为它还要继续为别的孩子服务”;有的写“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勇敢地承担、用心地弥补,哪怕再难也要坚持”;还有的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付出最大的努力,往往也是可以完成的”。
孩子们的感悟是真切的,深刻的,课桌凿洞事件已经刻入了他们的内心。孩子们在弥补过错的过程中获得了亲身的体验,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它会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财富。
阳光洒在桌面上,熠熠生辉,尤其是那十八张新换的桌板,就像镜子一样闪亮。看着光洁闪亮的桌面,我的心也明亮了起来。
五、总结反思
回顾这次课桌凿洞事件的处理过程,我从震惊愤怒、静心调查到摸索解决,一路思索着感悟着,有诸多的成长,也有诸多的启发。
1.理性面对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常常会遇到让我们气得够呛的事件,我们会发怒、沮丧甚至崩溃。但是负面的情绪于事无益,反而会破坏师生关系。如果我们战胜冲动,悦纳学生,理性面对事件,往往对事件有新的认识,能找到解决的更好对策。桌面凿洞,是错误的,恶劣的;可教师不是法官,单单“量刑”是不够的,还要把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引导。破陋的桌面,也为孩子正视错误、反省自己提供机会。当我走进学生的内心,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审视学生做的错事,让自己融入事件当中,与学生共情,跟他们一起体验、感受“错误”,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更佳途径。如果学生在其中有所收益,有所成长,坏事也就转变成了好事。
2.智慧化解
(1)让孩子参与。孩子是创意的大师。以前,我总把孩子当成小不点,觉得自己是个长者,说教、传道、授业是我常用的教育方法。经历此事,我已然转变了观念,尽管孩子们破坏了公物,但我依然为他们的潜能惊叹。一张有洞的桌板他们能想象出充满创意的玩法;面对弥补过错的提议时,能想到那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最佳方案换桌板也是孩子们的创意。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提醒自己:孩子不可小觑,让孩子参与事件的处理,发挥他们的智慧,可能会事半功倍。
(2)让活动介入。往常的教育大多就是所谓的德育,把学生叫到面前,跟他们“交流”一番,离不了训斥与教导。开展“课桌大检阅”,我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动手、动脑、动嘴、动情的机会,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能让他们体悟活动的过程,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自我成长。“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们亲自动手,在更换桌板时学习实践操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弥补过往的错误,共享成功的喜悦,得到深切的体验、感悟。这样的教育是实在的,有效的,也是学生主动的。
3.共同成长
棘手的校园事件,往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成长的机遇。处理过程中,师生关系已然不是“以师为主”,也不是单纯的“以生为本”,而是师生“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事件的解决,教育了学生的同时,往往也成就了教师自己。面对棘手事件,教师一以贯之的教育训斥往往会陷入束手无策、难以说服学生的困境,所以需要转变观念,智慧化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改变在先,然后引领学生成长;也可能通过学生的变化,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从而改变观念与行为。师生会在不断互动、共同谋划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共同成长。
“课桌大检阅”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一个难忘的记忆,因为它告诉我,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教育事件,都要理性面对,用智慧去化解,以达到师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