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 润物无声育人才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2-06-20 点击:
次
春风化雨润心田 润物无声育人才
——“唤醒”误入虚拟世界的迷途“羔羊”
宜兴市新建小学 张美玲
一、背景资料
一次语文课,当我在讲台上朗读课文时,眼角的余光注意到小寅同学,只见他的头像小鸡啄米似的不停地向课桌上晃动,走近他座位一看,见他昏昏欲睡,我只能叫他起来朗读课文。可效果不甚理想,等朗读结束课文以后,他又无精打采起来......翻开他昨天完成的语文大练习册,写是写满了字,可仔细一看,都是胡乱写的,例如“我是天上地上”“我是王王二二” ......
说起小寅同学,他是我们四1班的一名普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自我约束力差,回家后沉迷游戏,对作业敷衍了事,有时干脆不做。性格孤僻,很少与同学主动交流,不合群。针对小寅的情况,我经常课后苦口婆心地和他讲述游戏的危害以及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性,可收效甚微。我准备转变策略,改变以往劝说的方式,从他的家庭背景和心理需求入手。
课后,我主动和小寅的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小寅的家庭情况。小寅的母亲与小寅的父亲于五年前离婚,小寅归母亲抚养,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心脏有问题,不能劳累,只能平时打打零工贴补家用。他的父亲和小寅母亲离婚后,基本不过问小寅情况。
二、个案诊断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针对小寅沉迷游戏的情况,我开始从心理学方面寻找小寅沉迷游戏的原因。
第一,归属和爱的需要的不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希望能被人认可和喜欢,被别人关注,被别人赞美等等。对于小寅来说,破碎的家庭造成他父爱需要得不到满足,父亲的不闻不问更加造成他的心理压抑。小寅平时里表现得较为孤僻,且成绩平平,在同学之间很不起眼,别人也很难关注到他。在爱的需要缺失后,他极需对群体的归属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要,在游戏世界中得到了满足。
第二,尊重的需要不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成绩平平又没什么特长的小寅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游戏中,没人管你成绩的好坏,只要你练习技术,通关成功,甚至能得到他人的崇拜,获得他人的尊重,满足小寅尊重的需要。
三、辅导与矫正过程
(一)家校联系,化“孤军”为合作
要让小寅戒掉网瘾,正确的家庭教育不可少。在和小寅妈妈的微信聊天中,我了解到,对于作业,小寅妈妈每天只是口头问小寅作业完成情况。可小寅知道妈妈不会翻开检查,就钻了这个空子,作业回家就瞎写一通,以此为条件希望能拿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小寅的母亲觉得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所亏欠,觉得反正孩子的作业已经完成,就让他放松一下。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极力争取小寅妈妈的支持,明确告知小寅妈妈,小寅平时的作业草草了事,就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沉浸在游戏世界里。长此以往,小寅肯定会越来越厌恶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希望小寅妈妈和我配合,在家里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需求,亲子之间多互动,尽量满足孩子爱的需要,切断对游戏的依恋。
(二)平等沟通,化“对立”为和谐
针对小寅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主动出击,用平等的方式走进他的心灵。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症下药。
一次周一语文课,小寅因为昨晚熬夜打游戏,精神疲惫,昏昏欲睡。在课间时,我特意把小寅叫到办公室。他面对我时,心情很忐忑,觉得我肯定要兴师问罪。我见状,对他微笑了一下,抚摸着他的头,让他放松心情,和颜悦色地问他:“我真希望老师的语文课也有王者荣耀这样的魅力啊,你能说说游戏吸引你的秘诀吗”?他愣了一下,看我并没有发怒的迹象,低头思索了一下,告诉我:“老师,在游戏的世界里,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是个英雄,它能让我忘记现实的烦恼”。对他的如实相告我表示很感动,我继续说道:“可游戏毕竟是游戏,它不能替你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一味地在游戏中逃避,只会让自己在现实中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他看着我,表情若有所思。我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你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把打游戏的时间花在学习,你看看会有什么变化,老师期待你的改变”。感受到我鼓励的目光,小寅点了点头,表示愿意尝试。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里,我一直随时关注小寅的情况,平等耐心地和他沟通,希望他能对我敞开心扉。
(三)组织活动,化“单调”为多彩
在学校里,我合理安排时间,组织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跳蚤市场等等。拔河比赛中,小寅在我的鼓励之下,也开始参加。在比赛过程中,他努力拼搏,所在小组通过重重困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小组队员的欢声笑语中,我明显感受到小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一次一次的班级活动,我逐渐让小寅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我努力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既转移了兴趣,又满足了心理需求。
(四)角色扮演,化“独行”为合群
人际交往是个实践的过程,是双方或多方互动的过程。角色扮演是让小寅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学会待人接物。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进行了下面的活动:抽签决定每组表演一种情境,分别采用有效和无效的方式进行表演。
情景一:在电影院买票时,前面的人一直让别人加塞过来,你准备怎么办?
情景二:自习课上,你在看书,你后面的同学一直在窃窃私语,并发出笑声,你该怎么办?
情景三:做仰卧起坐时,几个人轮流用垫子做,轮到你时,小刚硬要抢先,你该怎么办?
随后,我安排同学分组讨论:
当我处在这种情景时,我有可能的反应方式是......
这样反应的结果最有可能是......
我现在认为最好的方式是......
在小组讨论时,我时刻留意小寅的反应,发现他和同学讨论得兴致勃勃,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在展示环节中,我鼓励小寅上台表演,小寅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习了待人接物的方法,并对集体有了归属感。
四、辅导成效
通过一个学年的辅导,在课堂上,小寅自信多了,积极多了,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能主动找老师答疑解惑。他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能主动和同学进行交流,在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在游戏方面,他对游戏的兴趣越来越低,他不再需要从游戏中去满足缺失的需要,并把注意力放在了现实生活中。他妈妈也惊喜地向我反应,小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在家能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并能自主阅读,对游戏的依赖越来越低。
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我校全面落实“五项管理”措施,全面呵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手机游戏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在校学生手机管理的顽疾和重症,笔者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国家教育政策为依据,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手段,尽己所能,努力唤醒”那些误入虚拟世界的迷途“羔羊”,做到春风化雨润心田,润物无声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