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七月,我们与盛夏相逢,与心灵相约。伴随着徐徐夏风,宜兴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素养提升”第二阶段培训如期而至,德育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金陵”,共赴成长。
课堂经纬 一树花开
7月8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润心专班副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研究所夏春娣教授带来了《一节心理好课的样态和力量》的讲座。她从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宗旨、价值定位谈起,阐明了心理课堂要树立生态化的理念,坚守生命化的主题,采取生活化的策略,回归生成化的过程。
宜兴市东氿小学
何 珍
夏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要在遇到问题时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会透过“虽然……”的表面现象,看见“可是……”里的正面资源。让学生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勇敢真诚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转变视角可以将问题转化成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当课堂上出现意外,也要停下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把意外的生成转化成课堂的再生资源。
宜兴市实验小学
杨 丽
夏教授的讲座,让我感悟到情绪管理是解锁学生成长的钥匙。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表达与调节。她通过案例和实用技巧,运用情绪日记、呼吸练习、正念冥想等方法,展示了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我深刻体会到,情绪管理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我们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
宜兴市阳羡小学
蒋一筠
夏教授就如何上好一节心理课,为我们作了高屋建瓴又深入人心的指导,既有精准的问题梳理,又有贴近实际的案例指引。她从绳子打结感受挫折开始,在指导方法时用能量珠来具像化,最后将绳子串起积极面对挫折的能量珠。于此,曾经的挫折之绳变成了炫目的手链。这样的设计巧妙地把抽象的挫折具象化,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心理教师,要不断地关注并探索生命、健康、抗逆力的教育,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心理课,力求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辅导 潜心护花
7月9日上午,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心理教师、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林少玉为大家作了《三角化理论视角下的学校心理辅导》的讲座。她围绕三角化理论及关系,指明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方向,指导大家用正确的方式去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宜兴市经开区实验小学 潘悦
林少玉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的课程涵盖了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还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家庭心理辅导的技巧。在林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更在对内心世界的观照中,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将带着收获和力量,润心护航,和每个孩子共同成长。
宜兴市湖滨实验小学 嵇旭明
对我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到“三角化理论”,带着疑问我认真追随林老师的思维,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中逐步理解、自我感悟,最后理解提升。林老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父母和孩子一定要有边界感;更加坚定了我全面推进学校心育工作的决心。唯有喜欢才会坚持,唯有热爱才会坚守,愿我们都能向美而行,换来孩子们的向阳生长。
学府路实验小学 袁静
林少玉老师从三角关系的概念入手,解析了这一理论在心理辅导中的核心地位。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是稳定的三角关系,彼此相互影响又制约。而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关系中寻找平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如在处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时,要引导家长和学生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理解彼此的担忧和期望;而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现场沙龙 妙语如花
下午,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刘铠带领大家展开了“积极心理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沙龙研讨,培源中学邵广喜、周铁中学周晓燕、第一中学吴瑞熹、实验小学杨丽这四位教师代表上台参与了核心交流。
城南实验小学 曹丽文
刘老师提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积极心理视角来展开,要“面向全体,关注人人”,要以“发展为重,预防为主,矫治为辅”,也要“建立彼此间的积极关系”。他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觉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预防应该大于治疗,面对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得更全面、更扎实、更具体,把孩子们的群体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个别问题也能在普及心理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缓解或改善。
湖滨实验小学 潘惠君
有幸参加刘老师的沙龙活动,我发现沙龙的独特意义在于,不仅限于学习授课老师的专业、智慧、思维模式和方法技能,也不是只有个人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想法,还能学到很多其他老师的工作经验、应对策略、理论观点。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资源的整合、实践的指导。
实地参观 步步生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10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许红敏院长介绍了工作站的历史和现状,分享了“家校社协同心育载体的建设”方式,大家在深入参观整个工作站后,了解到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设置流程,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下午,我们又走进了江苏省生态型心理教育课程基地——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杨静平老师介绍了学校“十字花”课程基地的实施路径,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宜兴市西渚小学 章志青
参观完陶老师工作站,我了解到这是一个专业的、温暖的工作团队。在这里,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陶老师”不再单单指某一个人,而是变成了整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如今社会对教育的改革与重视,导致家校对孩子的教育陷入内卷状态,过早、过多地给予了孩子对未来的焦虑,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联动社会、家庭的力量,给陷入“困境”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宜兴市新庄小学 朱云萍
杨老师用“十字花课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有光的教师,每天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光的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发力、助推。一路教,一路走,在感同身受心育工作者不易的同时,我深深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场爱的坚持,一次温柔的修行,一种不变的情怀。我们要努力成为追光者,用坚定不移的爱与智慧把学生们带进一个充满光的世界,引领他们一生向阳。
宜兴市洑东小学 俞美娣
今天来到南京五中,学习了杨静平主任提出的“长善心育理论”,她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发现、激励与成就为原则,使学生获得尊重与欣赏,从而自觉自愿地接纳、发展与成长自己。作为心理教师,我们既要找到孩子阳光的一面,积极地把它放大,还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去发现孩子的亮点,这才是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聚力同行 花香满径
7月11日上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傅宏教授开展了以《追求更高品质——成为一个高水平研究型心育老师》为主题的讲座,引领大家“做个心育研究者”,为此我们需要具有专业自信,重视伦理约束,注意工作规范,时常自我反省。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方晔雯
“赏识是一种态度,面向所有孩子;批评是一种行为,对事不对人。”傅宏教授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无不影响着我。敬叹之余,更多是反思,由于“过于担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老师们的育人工作变得束手束脚,给予过多的赏识教育,却不敢批评。奖惩教育其实是一种规矩教育,在全班学生和老师充分认同的前提下,将日常行为分解为明确具体的事,公平公正地给予奖励或惩罚,才是恰如其分的。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马园春
荷叶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我有幸聆听了傅宏教授的讲座,温暖的开场侃侃而谈,却如同雨露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内心。作为一个心育者,心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我们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大爱者,助人自助,那就用我们专业的知识,用温暖的言语和行为来践行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守护者、引领者。在一次次培训中,我们凝聚自身能量,提升专业素养,刷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更加自信、从容、温暖而坚定地站在学生身边,与他们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携手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