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嵇旭明)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5-04-08  点击:
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积极的体验和正确的引导培养出来的。许多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要自信!",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他们需要的不是空洞的鼓励,而是真实的信任和无条件的接纳。 
以下是5个心理学支持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稳固的自信心,而非依赖外界的评价。 
1. 用"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削弱自信): 
"你真聪明!"(让孩子觉得能力是天生的)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暗示失败是不可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增强自信): 
"我看到你一直在努力,进步很明显!"(强调过程)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看看下次怎么调整。"(失败是学习的机会) 
心理学依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被夸"努力"的孩子更愿意挑战困难,而被夸"聪明"的孩子反而害怕失败,容易放弃。 
2. 让孩子体验"小胜利",积累胜任感 
自信不是靠父母"夸"出来的,而是来自孩子自己做到的成就感。 
具体做法: 
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如"每天读5页书"而不是"你要多读书") 
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整理书包、做简单家务) 
成功后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强化自我认可) 
心理学效应:"胜利循环"(Win Cycle)——每一次小的成功都会增强大脑的自信回路,让孩子更愿意尝试新挑战。 
3. 接纳失败,教孩子"弹性思维"(Resilience) 
很多孩子害怕失败,是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我不够好"。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挫折。 
正确回应失败的方式: 
"这次没成功,但你的勇气值得表扬!" 
"科学家做实验也要失败很多次呢,下次我们换个方法试试?" 
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如"妈妈小时候学骑车也摔过很多次") 
心理学研究:能坦然面对失败的孩子,抗挫能力更强,长期来看反而更自信。
4. 减少比较,关注"自我进步" 
破坏自信的话: 
"你看XX考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行?" 
"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增强自信的话: 
"和昨天的自己比,你进步了吗?" 
"你擅长的事情和别人不一样,这很棒!" 
心理学真相: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会让孩子形成"外在评价依赖",真正的自信应该来自自我认可。 
5. 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知道"你值得被爱" 
自信的根基,是孩子内心深处相信:"即使我失败了,父母依然爱我。" 

这样做: 
批评行为,不否定人格(如"这件事做得不对"而非"你真笨") 
每天至少一次积极肯定(如"今天你主动帮忙,妈妈很开心") 
肢体语言的力量(拥抱、击掌等) 
心理学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感到被无条件接纳)更容易发展出健康的自信。关键总结:真正的自信 = 胜任感 + 抗挫力 + 自我接纳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真正的自信,不是永远不失败,而是失败了依然喜欢自己。父母的引导,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