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塞陈旧之道,开常新之源
作者:何宜伟 日期:
2025-03-31 点击:
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之根,植于学习;学习之魂,寄于阅读。作为教育的传承者,我们深知书籍如春雨般细腻滋润,不可或缺,教师是知识流通的管道,这管道需宽长而通畅,使学生得以丰盈的收获。阅读《陶行知文集》让我深刻领悟到:存道与精业,需要教师坚守初心与使命,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求知、善学、致用。教人者,先教己;唯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带来更大的帮助。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谈起陶行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深刻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是陶先生对教师和学生的希望,也是他个人生命的写照。他抱着“教育救国”的初心,以武训乞学的精神,致力于“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伟目标,激励了一代代教育人。他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利用今年假期,我读完了《陶行知文集》,书中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翻转为“生活即教育”,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陶先生的这些观点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在我看来,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四面墙内,真正的教育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这一思想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尝试将更多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不仅带学生欣赏文中优美文字,还组织了一次秋游,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丽。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色,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用心感受生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上,我特别注重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和布置作业都以学生为本,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让我意识到,教师需不断了解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以更有效促进他们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常通过个别谈话、与家长沟通、与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关注其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例如,每次考试后,我都会与学生单独沟通,分析成绩并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座位,制定“以点带面”“组内帮扶”等团结互助的学习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每天四问”让我在工作中受益良多: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些问题对我的自我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每天都反思自己的进步,努力在各方面不断提高。
三、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过实践行动来追求知识,而获得的知识又能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其更加通透。这一观点对我影响深远。我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例如,在教授环保主题的课程时,我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环保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深刻体现在他的一生中。从“文濬”到“知行”,再到“行知”,他的名字见证了他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又从唯物主义飞跃到辩证唯物主义,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教师成长,学生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是学习的榜样,不断充实自我,提高素养。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方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创新教学方法的培训课程,学习了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互动式教学。回到学校后,我将所学应用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理念也深深影响了我。他写的两首歌谣通俗易懂,道理深刻:“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些简单易懂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手脑并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陶行知文集》不仅是一部教育经典,更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沉浸于《陶行知文集》的世界,思考如何将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阅读,对我而言,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它让我不断反思,不断前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