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带班攻略 ——文韵载梦,共鸣远方
作者:何宜伟 日期:
2025-03-31 点击:
次
“少年如朝阳,热血照千里,风华正茂时,筑梦共前行。”少年如同绚丽的朝霞,承载着无限的希望和无尽的可能。作为语文老师,我愿以文字为媒,启迪心智,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在青春的舞台上尽情绽放。今天,我们在此共聚一堂,愿以教育为舟,共同乘风破浪,蓄力远航。
一、构建“文章”——拉近“文字”距离,将语文班级构建为情感班级
在班级成立初期,我们还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班集体,学生像一个个毫无关联的“文字”。要想将这种物理意义上的班集体转化为情感意义上的班集体,必须拉近每一个“文字”间的距离,让每个“文字”可以相互依存,这样才能构成一篇优美的文章。
(一)初识“文字”——提前了解学生,为构成“文章”作准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新生入学前,我会提前分析他们的入学资料,通过原班主任评语初识学生性格,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我会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及教育教学计划。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我会让毕业生提前录制好视频,说一说他们眼中的我。这种方式会更加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我这个新班主任。
(二)“文字”相识——拉近学生距离,初步构成“文章”
要将零散的“文字”构造成一篇“文章”,就要拉近各个“文字”间的距离,让每个“文字”可以相互依存。刚开始,学生间的关系还很生疏。为了帮助学生们快速了解周围同学,尽快熟悉同伴,从而适应新角色,缓解彼此之间的紧张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我们共同策划了一系列“新生”活动,如班级读书会、文学创作比赛等。这些活动迅速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每天放学后,我们会利用5~10分钟时间一同总结当天发生的大事小情,分享这一天的收获、困惑和苦恼。起初,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乐于主动分享,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学生渐渐地敢于释放自我,和同学们诉说自己的苦与乐、喜与悲。
(三)“文字”相知——凝聚人心,构成“文章”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则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保障。在第一次校运会来临之际,我和学生们共同商议运动会入场式口号。最终,大家确定了一个独具班级特色的入场式口号:“汗水不歇,笑颜不灭,三班‘老李’,带我‘凯旋’。”这句响亮的口号陪伴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次考试的磨炼、一次次无助时的彷徨、一次次赛事折桂的喜悦,最后陪伴大家一起昂首走进高考的考场。
二、传递“能量”——培养责任担当意识,让每个“文字”成为力量的源泉
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传递正能量的“文字”,而我首先充当的就是起带头作用的“笔者”。另外,“文字”不仅要跟随“笔者”积极书写,并且要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可以独立创作的“笔者”,将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笔者”传能量,主动跟随“笔者”积极书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映照在学生心中。好的榜样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犹如一盏灯塔指明方向。为了让学生们都能运动起来,增强体魄,我会将自己每天的运动记录同步到学生群中。起初,学生们只是为我的坚持而“点赞”。慢慢地,开始有学生加入进来,1名、2名、3名,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加入跑步大军中,“乐跑”活动逐渐传递开来。
(二)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帮助每个“文字”成为“笔者”
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每个“文字”成为“笔者”,从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每个月我们都会举行一次“角色互换”活动,在这一天中,我是“学生”,班级日常工作由学生负责组织。放学前,我会和学生一同总结梳理这一天的得失。做得好的地方,我会给予鼓励和适当奖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毫不避讳地指出。
三、“同频”共振——学生、老师、家长“同频”,合力促学生积极成长
当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如同文章中的段落、句子、词汇一样和谐共振时,这篇文章的美丽和意义就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一)生生“同频”共振
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成长,也会让班级更加团结,具有凝聚力。我们以月为单位组织“我的班级榜样”活动。学生对班里同学进行自主观察,主动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向其学习。一个月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改变。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认识到,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二)师生“同频”共振
当教师和学生相互认可、目标一致时,就会实现“同频”共振。我们创立了“漂流瓶”活动,每个学生都会在固定时间和老师交换漂流瓶,漂流瓶里写着需要沟通的问题、困惑,进而师生达成共识,然后进行个性化面谈。作为高中生,他们的思想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提出的很多意见与建议也都十分中肯。
(三)家校“同频”干涉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建立了家校问题解决“小法庭”,先由学生们说出自己与家长的矛盾,我们再集思广益,从家长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解决问题。我负责和家长进行个性化沟通,将孩子们合理的心声转达给家长;渐渐地,家长们开始更新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行为。
四、“共创”未来——携手共进,书写人生新篇章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段未完的篇章,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则是这篇章的点睛之笔。只有当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将这篇章书写得更加精彩。
(一)构建梦想的桥梁
“梦想如星辰,大海承帆远。”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强调梦想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我们在班级中开展“梦想之桥”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每个月,我们都会举行一次“梦想分享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梦想进展,互相激励,共同前行。
(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鼓励学生们多阅读、多思考,尤其是多读经典名著,从中汲取智慧。我在班级中设立了“读书角”,每周推荐一本好书,并让学生们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三)促进全方位的发展
“身心俱健,才德并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我们还定期举行体育活动,增强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心灵驿站”,每周安排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积极与我沟通,
在我这个“笔者”的带动下,在班级这一“文章”中,每一个“文字”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平衡书写,并努力成为“新笔者”,带动着身边的“文字”一同书写,进而与老师、家长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在迈向社会乃至国家这本“大书”中,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笔者”,积极影响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