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教育因细节而精彩

作者:何珍  日期: 2024-04-08  点击:
                                     教育因细节而精彩
                                         ——读《教育的细节》后感
                                    宜兴市东氿小学   何珍
     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人的行为的方向。观念是教师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教师一旦在观念上出了毛病,无论他在专业上有高深的造诣,也无法弥补他因观念上的偏差而给学生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教育上出了偏差的观念,犹如枷锁,学生的心灵一旦戴上它,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都解不开。
    1、学会拒绝与坚守。
    在中国教师的认同感是比较低的,有相当多的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处境。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物质崇拜的时代,权力和金钱高于一切,他们肆无忌惮地损害着人性。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遭遇了异化,并在不知不觉中也参与了人性的损害。紧巴巴的日子确实容易挤瘪人的尊严,所以,如此处境下发出的拒绝声尤为可贵,其坚守的姿态很孤独,很悲壮,但很美。
   在几乎不可改变的环境中,有的人为了更有安全感地生存,不得不在媚俗中任由人性萎缩。亲爱的老师,当你每日行走在教育的田地里,是否反躬自省过:我学会拒绝了吗?
    那些在教育的田地里像农民一样,虔诚地守护着教育的目的和原则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每次想起那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守住尊严的教育者,我们都要肃然起敬。人性的觉醒始于对强权的拒绝,也始于对日常看似平常的教育细节的谨慎和坚守。在功利的时代和社会,自觉警惕功利的侵蚀,对领导如是,对学生亦然。爱学生必须爱得纯粹,不容任何物质化的东西玷污。
    2、学会反思教育中的习以为常。
    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实乃熟视无睹之故。而非真的“没有风景”。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想当然”,就存在多少盲区。这一点,犹如警钟,敲醒了我们: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假思索,甚至随心所欲。
    缺乏反思,尤其是缺乏对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的反思,是教育自我进化过程中极大瓶颈。日常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无处不在,并无时无刻在形塑着他的精神气质。今天的教育要紧的,不是关起门来,假装崇高和神圣,也不是盲目地冲出去,热情拥抱各种潮流,而是要让日常生活成为滋养每一个人的生命细胞。
    师生相遇中的那些细枝末节,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融入平等观念的美好的相遇经历,可以促进学生获得有益的发展,反之,则有可能使学生对学科丧失兴趣,从而不断积累对于学业的消极态度。所以,真正有现代意识的教师,总是对教育中那些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细枝末节,保持反思性的警觉,并努力用实践智慧去完善它。
    二、人性地处理细节。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产出和蔼、高贵和聪明的人民,要求细心的教养。(迈克尔.施瓦布语)一个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外,后天的教养至关重要,有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1、如何与孩子说话?
    和孩子说话,不可随性妄为,因为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积累为禁锢孩子心灵的枷锁,也可成为促进孩子美好人性成长的福音。舌头的摇动,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关乎教育能否绽放人性之美,他理应成为每个教育者自觉去探索的课题。
    检验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细节足矣。美好的教育蕴藏于学校生活中每一个以人为本的细节中。细节于无声无息处极大地改变着人性,而细节恰恰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最容易忽视和忽略的,所以,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做好每一个细节,从而达成呵护人性的目的。童心是善良、诚实、纯洁的。童心的失落往往是从一些小事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的,比如,小时候因为没有第一次入队,你会哭,现在无所谓了,连红领巾都不愿戴了。小时候,见了老师会叫老师好,但现在见了老师也不打招呼了,甚至背着老师喊名字。学生的童心在渐渐消失,我们老师上的促及心灵的课才能汇成教育的力量,才能改变学生。孩子们今天的感受是真诚的,但克服陋习还不是很容易的。教育者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醒他们,陪伴他们慢慢成长。
    2、如何做好的范本?
    在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眼中,父母言行之重要,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是成长中孩子时刻效仿的活的范本。如此说来,我们在孩子面前自然流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乃至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活的范本,即带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性。
    活的范本,不管是好,还是坏的,往往连着孩子的一辈子。身为教师怎能不因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一味去责备学生“坏”的行为,而忽略了追究其行为背后坏的范本的来源。好的范本则是教育得以圆满完成的基本前提,因为它让美好的人性,在润物无声之中萌芽、生长。好的范本可以作为精神的参照物。美好的教育是在一个又一个不容出错的“蛙步”中累积起来的良性循环,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和习惯。
    三、阅读思考滋养成长。
    知识,只有留在我们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
    1、今天,我读书了吗?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总是抱持开放的生命态度,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自己时刻进行积极的对话。我们总是纠缠于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殊不知,书读多了的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口,一落笔,处处闪现书籍赐予他们的特有的气质,一如陈老师,她花了一辈子时间当读者,记下的是一个现代教师的样子。不读书的可怕后果是:当一个教师躲在以已经验筑成的硬壳里,不读书,不反思,其硬壳遮蔽住他的眼界,让他见不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把僵化的教条和自以为是的自大当成教育的全部。
    2、你是一个会管学生的好老师吗?
    叶圣陶先生对老师有一个基本要求:肯负责,有本钱。“肯负责”指向专业伦理;“有本钱”指向专业能力。
本能并非能力,他解决不了师生交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所以,有爱,还要有方法,要让爱具有教育性,要爱得专业,爱得让学生如沐春风。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当一个“肯负责”的老师,把心思都花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并把一个个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积淀为实践智慧,他所传递出来的对学生的爱,一定会让学生体会到,进而让自己成为学生敬重和喜爱的好老师。一个好老师的实践智慧,最直观的表现是,会不会管学生,管班级。许多老师总是一味埋怨,他们班的学生难管,却从未花过心思去研究学生,并尝试用一些“降伏”学生的“土办法”。殊不知,从来就没有什么好管的班级,每个班都有那么多个迥异的学生。“土办法”之所以灵验,是因为她让每一个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最爱我的。这既是为师的本分,也是为师的境界,不肯用心的老师绝难做到。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精怪”,老师会不会管班级,他们心中自有一把尺子。一个好老师不能依着自己的本能或本性来管学生,也不能整天讲空头大道理,而是要开窍,多琢磨一些“降伏”学生的“土办法”,使之感受到你的爱,并获得学识和做人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