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让心在玩中回归本真(曹丽文)

作者:许红杰  日期: 2024-04-07  点击:

让心在玩中回归本真

——《心理课怎么玩》读后感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曹丽文

《心理课怎么玩》,光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唤起人阅读的欲望。课怎么能玩呢?该怎么玩呢?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完成学习目标吗?老师怎么控场?一堆的问题已经在我脑中产生,于是打开这本三百多页的书,从泛读到精读,感觉本书的作者周隽老师与她团队中的老师们都心怀一颗热忱的心,为了上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更能让学生爱上的心理课,这一群爱玩、会玩的人设计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简单的一个字“玩’,细细看来包罗万象,涵盖了多种心理问题,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精华,多类心理矫治的方法,正如本书的副标题—《心理教师实战进阶手册》所示,确实是适合心理老师课堂上用的。

看书中的每一个课例,都会有收获,“怎么把周隽放进这杯水里——心理课的动心、开心、入心”这一篇中,周老师表述了自己对心理课的期盼是“三心”——动心、开心、入心。如何“动心”,周老师介绍了自己常用的几个方式:开门见山式、单刀直入式、葫芦里卖药式曲折迂回式、情景导入式,让心理课从一开始就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怎么“开心”?周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有技巧地提问,层层深入、引发学生边动边思,才上出丰满有深度的课,因此教师的问题链是贯穿整节课的线。“入心”是指心理课上涉及的理念和方法,只有被学生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被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去运用,从而调适自己的生活,而这才是心理课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前两个心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环节,入心则完全是学生自身对课堂内容的反映,也是成就一节好的心理课的关键。

因为周老师在“开心”中提到心理课要用问题链串起来,那么该怎样提问?又可以提哪些问题呢?我又翻到了'“问”中学,“玩”中思——心理课中的有效提问'这一篇,试图从中找到可以参考的方法。这一篇是上海市民办平和中学吴晨虹老师所写,她在文中表述了几个观点:1、避免“提问“的随意性。提倡采用经典的”4F动态引导反思法“来设计心理课活动分享环节的提问。四个’F”包括:Fact(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未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四个部分:活动是如何完成的?活动中有哪些感受?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对实际生活有何启示?任何的问题设计都可以围绕着四个重点展开,进行变化、组合,是一种非常简单、清晰且实用的操作方式。2、设计问题需分类,提升问题的层次性。心理老师要对活动进行充分思考和推演,对活动结果进行分类,从而设计出层次化和精细化的问题,挖掘可以被运用的课堂生成性资源。3、觉察问题要敏锐,及时有效地”追问“。学生讨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主题时,容易出现反馈内容较多、重点不清晰、甚至偏离重点的情况,此时,就要依靠心理老师敏锐的觉察力和适时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出关键问题,缩小讨论范围,重点聚焦突破,引领学生深层思考。4、提问方式莫拘泥,善用”投射“和”非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对于促进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非常重要,在提问过程中,会传递给孩子被接纳、被理解、被鼓励的正向能量。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积极回应,对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报以好奇与关注,这些表现都会对学生的深层思维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吴老师的论述中,我明晰了问题设计的方法要点,更发觉要做好一个心理老师,自身的功底得很深厚,既要拥有稳定的情绪,也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而这些都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老话绝对是真理,尤其作为心理老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更新速度飞快的现代社会中,必须要躬耕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保持一颗年青且包容的心,保持热情昂扬的态度,保持对事物的热爱兴趣,保持“玩”的童真,只有把自己当成孩子,才能做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和他们一起体味世上的喜怒哀乐,引领孩子们自我成长、提升,直至成为幸福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