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家长群发一段话,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家校共育(1)
作者:马园春 日期:
2024-04-07 点击:
次
九月的叮咛还未走远,十二月的冬风已经带来了学期尾声的消息。
教育世界里,相信老师们都遇到过家校共育的矛盾。其实,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实现家校共育,老师们不妨尝试每天在家长群里分享一段教育感言,逐日渗透教育观念,让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学生状态越来越好。
@所有人
今天分享: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孩子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培养兴趣和好奇心着手:
了解孩子,从孩子目前身心发展的阶段和个性着手,明确适合的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一味控制;
给予孩子一定自主权,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建议家长只做“咨询顾问”和资源提供者,让孩子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过程中及时给予正向正确的心理反馈,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有人
今天分享: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是拥有很多的玩具,也不是有漂亮的裙子和零食。而是每一次受伤都有父母的安慰,每一次失落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次开心都有父母可分享。及时的陪伴、回应和关注,能带给孩子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变成孩子追求梦想、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底气。
@所有人
今天分享:立规矩
孩子需要有所限制,通常来说,规矩都是口头说出来,但是,写下来,张贴在冰箱上(或者其他地方)效果会更好。当然,随着孩子长大,如果他们表现好,有些家庭规矩是可以商量的。青少年都在不断寻求更多的自主权。为了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你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这一点由你来决定。
@所有人
今天分享:关于成绩
在与孩子谈成绩之前,请家长们先想一想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是发泄心中难以抑制的焦虑、愤怒,还是通过反思考试得失,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建立以下两个考后谈话目的:
①将考后谈话看作是亲子沟通的契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②帮助孩子通过考后反思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胜不骄败不馁。
@所有人
今天分享:正面回应
及时正面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接纳、关注和认同,并坚定地相信:我是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被爱围绕。而这,就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内心不会感到匮乏,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相反,则会导致内心不安,变得极度敏感和自卑。
@所有人
今天分享: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整合了很多认知技能,涉及到分类能力、统筹能力、逻辑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影响孩子未来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会做家务的人,往往更懂得体谅别人。
让孩子动手做家务,也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的一种方式。
让孩子亲身参与到做家务中来,感受到家长做家务的不易,亲身感受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孩子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懂得更好的去爱父母,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所有人
今天分享: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科都必不可少的,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但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久不断的积累。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孩子更专注和投入地阅读,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舒适的座椅、灯光、书架等设施,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一种享受。
此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阅读俱乐部,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书籍和同龄书友,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籍,但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喜好,不让他们把阅读当作折磨人的痛苦任务。
@所有人
今天分享: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青春期既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又是亲子健康分离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及未来的婚姻观形成等都有重要作用。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大家需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一起用餐、散步、运动、休闲等,为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创造时间与空间,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拉着孩子沟通,可能那时孩子已经不愿意跟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