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当今家庭教育的九大反思(1)

作者:马园春  日期: 2024-04-07  点击: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说: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当一个孩子的成长出现了偏差,教养出现了问题,父母自然难辞其咎。
    今天,洞见君细细盘点当今家庭教育中9大常见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只有驯服教育
没有个性教育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0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48.4%的孩子都患有“配角综合症”。
大部分受访者坦言,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当个乖孩子”,而他们也如父母所愿,变得越来越顺从。
但他们长大后也逐渐失去了棱角和个性,缺乏自信,丧失了质疑与想象的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跟踪观察了100名敢于质疑权威的儿童与100名乖巧听话的儿童。
最终发现:
前者长大后84%的人意志坚强,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策的能力;而后者中的大多数都变得唯唯诺诺,害怕承担责任。
纪录片《零零后》的导演张同道说:
“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起点。”
一个个性被磨平的孩子,注定越活越平庸。
因为棱角,往往才是一个人的光芒所在。

只有人才教育
没有人格教育
在热播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是个公认的学霸,每年都考年级第一,但却因性格沉闷和同学们相处不来。
班主任找来他的母亲沟通此事,可他母亲却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她与儿子交流的话题也只局限于作业和分数。
正因母亲对儿子性格养成的忽略,朝阳才一步步走上了黑化的道路,最终成了一个冷漠、阴暗、撒谎成性的小恶魔。
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不止一次强调:孩子的性格培养,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人人成才,而是人人成人。
正如易中天教授说的:“我的口号就是,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
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只有应试教育
没有素质教育
今年高考放榜后,有一则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超级学霸,再也不是刻板的书呆子,而是阳光、自信、开朗、勇气、有梦想、敢于挑战、拒绝平庸、尽情挥洒青春的色彩的全能型人才……”
的确,现在的学霸们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个个身怀才艺。
但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学霸的父母往往都有着相似的教育理念:
比起应试能力,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拥有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和一颗强大的内心。
所以,诗词才女武亦姝的父母会从小培养女儿读书的习惯,和女儿一起从《人间词话》看到《聊斋志异》再到《红楼梦》;
山东711分学霸孟令昊的父母不会逼他上辅导班,而是全力支持儿子拉大提琴的爱好。
就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说的: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人生下半场,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分数,而是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塑造,心态的养成……
这些综合素质,才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精英教育
没有精神教育
前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讲过一个案例:
有个孩子,父母都是银行家,生活富裕,自己也在国际学校读高中,学习非常努力。
努力到什么程度了呢?
从上初中开始,每天越学越晚,十二点、一点、两点……到了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每晚都要熬到三四点。
重压之下,孩子开始自残,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徐医生建议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可才过了两天,父母就给孩子办理了出院。
一问,父母说,要期末考试了。
孩子也说,自己必须要保住第一名,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了。
可没想到,两星期过后,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给徐医生,说孩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孩子不是一个学习机器,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也不仅仅是督促孩子成为精英。
比起教孩子努力去赢,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拥抱失败。
毕竟,人生路上,晴空有时,风雨有时。
真正的强大,不是未曾经历过风雨的摧残,而是哪怕风再疾、雨再大,也能扛住、顶住。
把曾经受过的伤,变成自己独有的勋章。

只有短视教育
没有竞争教育
今年年初,“ChatGPT”横空出世,媒体网站 Insider在与专家交谈并进行研究后,整理出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风险最高的工作类型清单。
这些职业的跨度虽大,却有几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要么是不需要太多创造力,操作时无需过度思考的,要么就是工作内容相对固化,且重复性较高的。
这也提醒了我们,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完善,家长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如果还只注重当下的功利性,一味逼着孩子刷题、考证,或是提高学科成绩,忽略了对未来发展的预判,十年后,你的孩子就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真正应该“鸡”的不是孩子的背诵能力、做题能力,而是那些人工智能所稀缺的能力。
比如更高的情商、强大的内心、文学艺术修养、情感和关系处理能力等等。
教育不是为了暂时的领先,而是一场有远见的投资。
持续学习,为孩子赋能,他们才能在巨变中找到拥抱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