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告别拖延症
【我绘我心】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很慢,吃饭、写作业一直拖延,就连睡觉也很让人头疼,晚上一直磨蹭不入睡,为此让父母各种操心担忧。但是,不是所有拖延都是拖延症,拖延症有三大表现:第一,做事拖延。无限期地把事情拖延下去;第二,心理上感到焦虑。对拖延行为本身非常焦虑,甚至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反应,比如:头疼、失眠等;第三,想改变,做不到。想行动,但又常常无能为力,陷入纠结之中。
【同理共情】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拖延有三大原因。一是生理本能,二是完美主义,三是害怕失败。面对孩子拖延的情况时,父母千万不能打骂孩子,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1.学会拆解目标
多数的拖延者往往是因为任务的庞大复杂而拖延,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拖延症发作,就要保证自己不被庞大的任务吓到。就像高楼大厦是由一块块砖垒起来一样,所有的庞大的任务也是由一件件小事情聚集起来的,可以拆解成一个个的核心步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垒一块砖头”的任务,当我们跨过了最低的门槛,开始着手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会收到成功的喜悦,忍不住一直继续下去。
2.学会自我谅解
内疚和焦虑情绪会使我们持续的拖延下去。一位心理学教授和同事在对大一新生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原谅了自己之前拖延行为的学生,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会更少去拖延。而那些一直在心中责怪自己拖延,始终处于内疚中的学生,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会变得更加拖延。所以,为了让我们摆脱持续拖延的状态,要学会跟自己之前的拖延和解,原谅自己之前的拖延行为,减缓自己的内疚和焦虑情绪,下次可能我们就会不拖延了。
3.学会调整期待
拖延,有时是来自对某个目标的消极抵抗。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时候,意识里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潜意识里我们又“不想做”,这两者的分离造成了拖延。这种分离,单靠我们的意志力是很难克服的,我们可以一次两次的逼迫命令自己做事情,但三次四次之后我们就可能要拖延了。我们要做的不是逼迫自己努力,而是找到一个更为正向的驱动力。这种正向的驱动力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内心的自我允许。当我们能够身心自由的允许自己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找到如何努力的答案。
家长想要帮孩子克服拖延症,光凭时间和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讲方法,懂策略。一个不拖延的世界,是一个自我关系良好的世界。相信不逼自己也不会堕落,相信自己的自由是积极的,不是带来恐惧的东西。
供稿:吴佳慧 马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