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3-10-07  点击:

只要是做教师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聪明绝顶,上课一听就懂,习题一做就会。然而这也总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现实中,总会有一些差生困扰着我们。记得初为人师那年,由于缺乏经验,一个学期下来,班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只几个差生就把平均分拉下好几分。后来,我注意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仔细研究这个问题了。其实,差生之所以差,并不一定是因为智力差,成因有许多,心理因素就是其一。要解决好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依靠心理这一环节,而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则是进行心理诱导与调适的最好方法。

 

一、掌握后进生归因类型,找出转变的着力点。

 

后进生的自我评价各不相同,具有相同问题的个体,行为归因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他可能因性格上的软弱而趋向能力归因,可能因为别人的成见而趋向定势归因,也可能因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趋向情境归因,一旦这类归因成因,成为定势,后进生也同时被这些归因所左右,使其形成“人格标签”,成为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潜在的顽固的心理阴影。做好后进生心理转化,必须首先摸清他们的归因类型,了解他们的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人物对比”、“举案说例”等形式,让他们坚定信心,打消自卑,纠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暗示。

 

二、进行不良归因类型的迁移,建立积极的心理指向。

 

既然归因不是逻辑上的推理,而是对行为因果关系的简单化的判断,是可控的、可变的,我们就有必要对归因类型向着可控的方向迁移。这无疑对某些后进生消除自暴自弃,建立奋发有为的自信心有益。当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因长时间没有在成绩上有大的突破而顿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时,教师应怀着爱心,不批评、不指责,通过沟通、谈心,指出成绩不好并非由于脑子笨、能力差,而是由于一些方法、思路上的问题,妨碍了成绩的进步。这种归因指导,可以极大地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及逆反心理,促使他认识到自己是可变的、能行的,而绝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不可救药”或“朽木不可雕”的。

 

三、进行归因评价,创设实践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经验。

 

归因是一种心理评价,评价是否准确、积极,与最终的行为走势关系重大。因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问题的后进生引导出不同的归因结果。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后进生去大胆实践,去多多地体会成功的快乐。“成就感”是一副兴奋剂,当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与成功时,他们就会在挫折中奋起,在沮丧中振作,懂得自己不是不行,只是没有机会或不够努力。当调整好学生的心态,帮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因人施教了,逐步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学习到创造学习,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我班有个懒得出了名的学生,平时家庭作业从不做,课堂作业也是每次仅做十分之一就算完成任务了,刚开始,我也只是每次催促她做,可是不管你是怎样说破了嘴皮子,她总是还你一个一声不吭,过后照样我行我素,对于这样一个学生,难道就此真的放手不管?让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再增添一个落后生?这无疑是使人不甘心的,于是我次一次她谈话,逐步了解她的内心,在她心灵深处的确也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促使着她,但由于自己长期作业不做,学习基础差,每每在校总是受到同学的冷眼相对,而回到家,母亲要么不管,要么就是一顿打,对她来说从来谈不上温暖和安慰,使她认为自己是无人关心的,也决不会有什么长进,过一天算一天。于是我一次次对她进行自尊自爱的教育,使她知道一个人只有自己各方面做好了,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教育她形成坚定的人格自尊信念,逐步恢复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地得到转变,作业基本上能完成,期中考试也得到近70分。这事例充分说明,我们做学生工作要像医生把脉一样把握问题的实质,只有在充分的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转为自觉的内心信念。

 

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需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外与内的统一,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自尊自律教育,逐步磨练他们的意志,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向健康,走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