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案例一
超市出来,在肯德基里等爱人出来。“就知道打游戏,不要把我惹烦了,送你去学习班……”“你都四年级了,就知道游戏,老花钱,再烦你就去补习班。”一个个不高,稍胖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手里的手机在不断用一个手漫无目的划着,一边是不是偏过头对后面女儿训斥着,一脸的气愤。女儿很纤瘦,手机挂着耳机,一个耳机挂在右耳,一个耳机耷拉在一边。手机放在桌上,也用一个手在划拉着。由于是背对着我,看不清小女孩的表情,似乎对父亲的这种抱怨习以为常,从身体语言上似乎没有多大反应。
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子,带着女儿出来,一脸的不如意,甚至有点抱怨,可想而知的是生活的不顺,觉得女儿只顾游戏不思学习上的进取很是不满,却又无计可施。唯一觉得孩子学习如果不好,就要送去补习班,还觉得送去补习班又要生活多开资。
女儿似乎没有反应的样子,也加剧了男子的情绪暴躁,但还是不然玩着手机。
现在电子产品手机的普及,估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机,会这是家长换剩下来的手机。成为了他们平时打发时间唯一的手段。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现状,综合分析一下,和家长对孩子教育出现的误区有关,可以说现在的样子是家长一手造成的。
其一,让孩子轻易的接触到手机,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不会轻易接触到手机,就不会一停下来就依赖性拿手机来消遣。特别是游戏不要说对孩子的诱惑,大人都有时把控不住。少接触,最好没有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其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长不厌其烦训斥过程中没有离开过手机,足见平时对手机的依赖,孩子耳闻目睹,喜欢上手机不足为奇了。也许手机是她应对父亲指责是的逃避分散难过心情的手段。
其三,家长对孩子缺少的陪伴,这也是父女间沟通不畅的罪魁祸首。人家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在这个案例里,显然父亲对女儿的表现是不满意的,却没有选择还好沟通,而是一味的指责,发现自己的不满。长期以往,女儿也对父亲不是那样的依恋,也就无从信其师而择其道了。父亲的形象不是伟岸,值得骄傲,自己孩子的偶像,而是能避则避,木然接受父亲常常的抱怨和指责了。
想要和孩子融洽相处,有个和谐相处的父女关系,切不可把第一个陪伴无意间丢掉。也许会说,不是陪女儿来肯德基了么?如果是在喋喋不休的指责中,不说肯德基,再是山珍海味,也会素然无味,又怎会拉进父女俩的关系。没有沟通,就无法理解对方的需求,两个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所有的言语交流都是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