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作者:朱云萍 日期:
2023-04-24 点击:
次
——有感于《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
寒假期间学校阻止了“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的读书活动,那一篇篇经典的案例,一次次情境式的叙述,一句句充满感情的评述,一段段发人深省的剖析,无不令人动容。尤其是当我看到《用爱温暖他的心灵》一文,更觉获益匪浅。
勃朗宁夫人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片巨大的坟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我了解学生吗?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喜欢我吗?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力,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差而去放弃,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达到优异,就像人伸出的手一般,都有长短之分,所以耐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教会他们学习,耐心地去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你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天真的脸庞,面对他们俏皮的回答,面对他们令你意料不到的举措,不要急于说“NO”,可以的话,给予一个微笑,给予一个鼓励,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因此而变得“雀跃”,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致。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一个需要创造智慧的时代。因此,今天我们爱孩子,的的确确要多了解,多理解孩子才是。纵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理解孩子的表现比比皆是:学生上课偷看了小说书,除没收外还规定该生今后一律不可去阅览室借书;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学习,规定不许看电视、小说书;课间孩子追逐嬉闹,大多是小孩子天性和本能,被视为调皮捣蛋,严加训斥;有些班主任给学生所写的评语,全是缺点,见不到优点,根本不了解学生,更谈不上理解学生了。
要做到真正的爱学生,教师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了解他们,主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时,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时,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理解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永不言败。
讲台有限艺无涯,还有多少未知的风景等待我们去欣赏,还有多少未知的天空等待我们去飞翔。年轻的我,要用爱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又丰富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编织一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