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3-11-0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去伪求真,聆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校本化的改革。教学最大的舞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沃土也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追求课堂的真效性,往往我们注意表象、注意怎样教、怎样反馈,却很多时候忽视了聆听,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的聆听。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有些声音我们用耳朵可以细细聆听,但有时候,却要用心去感受。特别是在和孩子的相处交流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个自我主体,一味被社会、家人、朋友……一系列“大众趋势”麻木地左右。前一阵子的一件事情,让我现在想来,还是感触颇多。
不经意间,打开QQ,习惯性地点击了最近联系人,儿子的QQ头像也在下面的一栏里。儿子上次和我联系是什么事?点开,原来是他自己在网上收集的学习资料,转发给我要我帮他打印的。当我在准备关闭他的QQ头像的一刹那,我的视线被儿子个性签名更新栏里的一句话深深地牵住了。“祈愿平安,开学啦!希望不要被骂”。
多么巧合的是,前一天的晚上,儿子测验不理想,被老婆关在房间里狠狠地“教育”了一通,今天还在和同事谈起此事,说现在的孩子太舒服了,就要给点压力,让他们那根弦不要松了,成绩忽上忽下,几天不管,骨头就松了。很快又要期中测验了,再这样下去,成绩怎么会好?
静下心来看看儿子的个性签名,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孩子尽管念六年级了,也正是因为小学毕业班,对他的要求,只围着学习转,似乎每一个对他来说的要求,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关心孩子了吗?你真的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了吗?一味地按照大人给他设计的模式去试图改变孩子,真的是对吗?
悉心分析一下孩子的这段个性签名。首先,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个性”这个词眼就是代表着青春活力和与众不同。每个人的思维中,都有彰显自我的潜意识,只是表露的多与少。
“祈愿平安”,平安,显然孩子内心有种不安的预感!不安的源头在哪里?孩子在成绩的漩涡里打转。“开学啦!”如果单独拿出来,都会以为孩子在为新学期开始而兴奋、激动。“开学啦!希望不要被骂”我觉得,这是孩子心声,他在自己的空间了留下的自我的呐喊。而,我们做父母的,却听不见啊!
骂,原来孩子一直把我们对他的所谓的“教育”看作了“骂”。试想,在被“骂”的氛围之下,又有多少人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呢?更何况还是个有一点点小思想的六年级男生。
“祈愿平安,开学啦!希望不要被骂”。听懂孩子的心声,值得我们每一个爱着孩子的家长、老师深思。尊重孩子,善待我们所爱的人,也为我们怎样和孩子沟通奠定最最需要的基石。
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可是有多少教师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学生呢?这本书正启示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我感到要想进行教育教学的革命,必须从骨子里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在实践中尝试,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用新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真正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掀起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