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老师,我一直关注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不断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近期阅读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它如同一束光照进我忙碌而复杂的教育生活,让我收获了诸多感悟与思考。
书中指出,抱怨就像一种无形的病毒,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会为我们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会让负面情绪不断蔓延,破坏我们的心境,影响周围的人际关系。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虽意识到抱怨的消极影响,但并未深刻体会到它的危害之深。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难免陷入抱怨的漩涡。比如,面对个别学生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像总是忘记完成作业,或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我会忍不住向同事抱怨:“这孩子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同样的问题说了无数遍,还是没有改变。” 又或者,当教学任务繁重,各类检查、评比接踵而至时,我也会在心里默默抱怨:“工作怎么这么多,根本忙不过来。” 这些抱怨,不仅没有让学生的问题得到改善,也没有减轻我的工作负担,反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糟糕,在面对学生时,也少了几分耐心和宽容。
然而,《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如梦初醒。书中提出的观点发人深省:抱怨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它会阻碍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把精力都耗费在抱怨上时,就无暇去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就拿学生的学习问题来说,抱怨学生不够自觉,并不能让他们变得主动学习。我们应该做的,是深入了解学生背后的原因,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还是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书中还提到,抱怨会形成一种负面的能量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波及身边的人。在学校里,老师的抱怨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学生。如果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够优秀,学生可能会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对自己失去信心,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反之,若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他们往往会更加努力,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积极心态的引领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当我们学会不抱怨,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开始尝试用更积极的语言引导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向我倾诉时,我不再跟着他们一起抱怨,而是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有学生抱怨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会问他:“你觉得这次考试中哪些地方是你可以改进的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下次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抱怨问题转向解决问题。
阅读《不抱怨的世界》,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它让我明白,不抱怨并不是要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学会以更积极、更智慧的方式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践行书中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和学生的 “不抱怨的世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陪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般的氛围中绽放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