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教育逐梦,教师专业成长记

作者:何珍  日期: 2025-04-02  点击:
                                      教育逐梦,教师专业成长记
   这次无锡带头人评审成功,师傅让我说说方法和感受,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有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读懂自己——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是德育条线的兵,25年的教学生涯走来,在东氿小学等待了2年才遇见我的师傅,2022年加入我们德育名师工作室,更坚定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
   1.遇见导师,找到伙伴
   每月的心理健康专业研讨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同行们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沉浸式的体验促进了我的个人成长,一次次团体辅导、培训、听课、磨课、考核让自己打开眼界,一次次被成长,被引领,被感动,被教育。
   2.制定规划,向准目标
   每年的规划制定,总想着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落实,要行动,要实现,要追逐。制定的个人成长规划,真心诚意合作,助力活动推进,拓宽个人成长的平台与机遇。让遇见成为了美好,让成长变为了现实。
   3.对照要求,精准发力
   对准评审评选要求,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精准发力。到底是论文发表不达标,还是上课赛课不达标,还是自身专业素养以及理念要提升?笔耕不辍,才能让更多人看见你的精神成长。点滴成长流入笔端,是层层探究的收获。有质量的文字是内在最丰盈的体现,活动后一周内记得总结,不然就易被淡忘。
   二、依托团队——好好珍惜智囊团的力量
   在团队的氛围中,个体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在团队的帮助下,克服自身的局限,实现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所以我相信一群人走,路可以走得更远。在针对自己课堂这块薄弱环节,在我们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两年中在心理专业素养上我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这告诉我专业成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1.前年年底心理健康课的赛课,一群人的托举与帮助。成就了我一个人努力后的成功。这次获奖,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技能,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学校的开学心理督导课的展示准备,让我更加关注细节,心理课堂也变得更加柔和。
   3.两省三地的展示活动,是临时接到通知,临时准备,整体团体协同作战。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为了一堂课,共同努力。
   4.无锡精品课报送是利用周日的时间,精心准备,认真录制,珍惜每次课堂展示的机会。
   三、践行成长——突破自我,追逐梦想。
   1.转变自我,理解课堂。
   我在工作室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都山小学执教《突破自我》心理微课,从一名班主任、语文老师慢慢转化为一名心理老师。从此迈上了一步步自我突破的心理教育征程。每一次挑战,无论大小,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升。心理课要学会倾听,柔和地尊重学生的心声。心理课要有趣,有应用心理辅导策略的实施成效,有闭环环节。心理课要有能将课堂意外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教学智慧,等等。
   2.珍惜当下,干就行了。
   几年前错失过一次申报无锡带头人的机会,去年机会来了我没有错过。失败点就是以后要补缺的短板,是需要花功夫夯实的板块。心理健康基本功大赛的失败,让我明白专业理论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肚子里有积淀才能提升现场面试的应变能力,提升笔试考核的应对策略。积聚能量,能让自己有更多底气应对实时考验!
   这么多年德育工作中自己经手的工作,不管是学校层面的,还是班级管理、德育条线、心理条线等,每个活动,每次讲座,每份稿件,都会成为自己底气的积累。踏实做好当下工作,可能情境题的灵感就在此处诞生。关注实事教育热点,结合理论实例谈论想法。做好活动收获研讨的点滴积累,坚持聚少成多,聚沙成塔,聚零稀成系列。
   我们这次评选流程是:第一步,收集整理上报材料。第二轮:宜兴的笔试考核(选择、判断、情境答辩题:评语撰写修改(得益于平时学校对于学生评语撰写要求的强调),针对“盲目追星”设计一份班会课,灵感来自考前的阅读积累)。另外加两天内上传主题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策略与措施》的讲座视屏。第三轮无锡考核:笔试(选择题,判断题,主题设计。班主任与德育干部设计不一样。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德育干部设计德育主题方案。这次是跟“科技创新”有关的主题。我在考前正好看到这篇班会,但是没有细看,当时很懊恼。只能挖空心思调动所有积累:回忆了自己做过的跟科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我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科技名人为背景的班级文化设计,带孩子们种过水培小麦,并观察记录写过日记。参与过校本课程的编写《争做小小生物学家》。主持过一次德育品格提升工程的现场汇报,主打走进科技名人,于是我以此为依托展开设计。)接着,现场10多分钟准备一篇针对《抓娃娃》影片设置的“如何培养积极健康家庭文化”主题讲座,我结合专业积累来构思框架,并运用自己实践中事例展开例举讲述。讲满十分钟后评委问:你讲得很好,活动也很精彩,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后,家长发现孩子成绩很差,你会怎么应对?(答题灵感来自刚召开的前不久的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内容。我说:没有哪个孩子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定型,是可塑的。只是暂时落后。只要与家长沟通时讲明:不能说孩子不聪明,只能说方法还不对,或者努力还不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肯定会有提升。还可以交给家长一些的应对方法来帮助孩子成绩的提升。)
   四、专业深耕——读懂孩子、家长、任课老师
   老师若能发现学生内心深处掩藏的自己,那便拥有了无限接近这个灵魂的能力,若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都未曾发现的自己,那便拥有了塑造灵魂的能力。试着唤醒学生向善之源,转变理念,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孩子一些所谓的“缺点”引导到对的地方,变成学生的闪光点。
   如何关爱学生?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何确立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如何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如何用好榜样的力量?开展集体活动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个人教育和转化?如何指导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如何进行学业类指导?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更好地家校沟通?如何进行案例反思?如何促进亲子交流?如何解决二孩家庭问题?如何引导自我封闭型学生?如何处理早恋问题?如何解决师生冲突?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等情景答辩要熟悉。各种名人要了解,各种效应要熟知。
   此次评审的成功要感谢导师的鼎力扶持,更要感谢工作室团队的合力托举和在座各位的帮助,以后心理健康专业成长的道路还很长,要再接再励。以上只是我对个人成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