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许红杰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许红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一筠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潘悦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11-08

  • 曹丽文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璐

    大浦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程静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方晔雯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宜伟

    丁山第二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珍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玮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贾花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园春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玲玲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佳慧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丽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美娣

    洑东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静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凌燕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甜甜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浩亮

    新建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云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有效体验优良家风主导的“学会学习”积极情绪

作者:朱浩亮  日期: 2024-04-07  点击:


我国郭小艳、王振宏认为,积极情绪(posi tive emotion)是指因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1]美国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将积极情绪分为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10种形式。[2]优良家风主导的小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情绪主要表现在:能从伟人的家风中体会“学习主人翁”与“学习习惯”的内涵,能从家乡名人的家风体验“学习体会”与“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接触”的重要性,能从自家的家风中知道“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的方法。也就是能发掘积极力量创造性地学习,能有效地对认知作出决策,能通过适当的方法释放消极情绪。

(一)发掘内容的积极力量,建构积极情绪认知

1.找到奋进之源。一是家风主题为奋进定方向。在学习方面的家风主题,低年级是笃学、中年级是勤学、高年级是博学。这些主题的内涵诠释能够为学生学习明确方向。二是学习内容为奋进提供动力。在学习内容方面,低年级是:认识日常学习环境、愿意提问、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上课规则、初步抗干扰。中年级是:在学习中感受到解决困难的快乐、乐于有效提问、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接触。高年级是:敢于质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奋进的愉悦感,增加学生奋进的成就感。三是特色活动为奋进注入活力。如三年级“家风育心角”活动,可以如下安排。(1)“我家的家风传承书签”: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制作一张属于自己家庭的书签,送给爸爸妈妈。(2)心灵点拨:与爸爸妈妈保持积极沟通,传承勤学家风。

2.体验积极情绪。一是“感激”情绪的体验。可以从家风传承与家庭生活变化的联结上,从家风传承与村风传承以及村庄面貌变化的联系上,引导学生在心底直观体验“感激”情绪。如五年级博学主导的心理健康“开心吧”活动,可以如下安排。(1)热身运动:找“博学”之树。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在家庭书房学习以及他们的爷爷奶奶儿童时期在家学习的画面,找一找“博学”之树。(2)唱歌跳舞:为“博学”之树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段舞,表达自己的敬意。(3)心灵点拨:这些长在“博学”之树下的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希望”情绪的体验。“希望”代表着人们的最美好的幻想与愿望,代表着积极的力量。在学会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学习困难,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需要安排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无望”中发自内心生成“希望”,产生问题能够圆满解决的信念。从而发掘潜力扭转局面。

(二)增加活动的心理能量,提升积极情绪素养

1.让活动成为心理正能量的释放通道心理正能量是“个体的积极情绪情感”,是“个体内在的特质或精神状态”,是“一种心理动力”。[3]心理正能量的释放是指人们的外在言行呈现出积极、正性、符合社会规范等因素,它促进了个体的身心健康。一是与负面情绪相抵抗。教师引导学生将压力、恐惧转化为活力,促使他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高效学习。也就是学生个体通过激发潜能,创造性地学会学习,从而使个体变得更加自信。二是课堂活动点燃心理正能量。心理正能量发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需要为体现笃学、勤学、博学等家风的生活情境留下足够的空间,通过行动契约,促进学生点燃心理正能量。三是家庭亲子活动释放心理正能量。这里的家庭亲子活动,指由学校组织的由学生与家长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风主导的学会学习活动中,探究家风中“如何学习”的元素,讨论学习的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学习所得,旨在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积极交流,实施校家社共育。这种家庭亲子活动,需要着眼于“主体意识、环境接触、体脑发展”,应采用“小研究+小情境”方式,由学生家长等指导孩子对自己家风、名人家风中的“主体意识、环境接触、体脑发展”的传承开展“小研究”。

2.让活动聚焦积极情绪素养。一是点线结合进行设计。点:即突出积极情绪素养的一个点,从认知、情绪管理、行为等角度,围绕优良家风传承,开展活动。线:即关注积极情绪素养的支持系统,通过校家社联动的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积极情绪素养的支持系统。二是现场答疑助力积极情绪素养的培育。这里的现场答疑活动,应该着眼于“满足感、良好习惯、排除忧惧”,采用“小分享+小演练”方式,通过同学之间分享家风传承中的在学习方面的“满足感、良好习惯、排除忧惧”小故事,揭示疑惑,借助正向的认知行为模式演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